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Posts published in “热点”

中国经济报导:上海市在解决创业者融资难题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中国经济报导:聚焦于创业者最为关注的融资难题,上海市正以创业担保贷款这一“造血式”帮扶手段,助力那些刚刚起步的企业,实现“扶上马、送一程”的目标。 自今年以来,上海已成功发放创业担保贷款约580笔,贷款总额高达13.27亿元,为众多创业项目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为了进一步优化创业担保贷款政策,上海多部门对《上海市创业担保贷款实施办法》进行了修订。 此次修订主要提高了创业担保贷款的额度上限,将创业组织的创业担保贷款额度从原来的不超过300万元提高到不超过400万元。 对于符合本市产业发展方向的先导产业和重点产业的创业组织,更是将创业担保贷款额度上限提高至500万元,以更好地支持这些产业领域的发展。 与此同时,上海还加大了对重点就业群体的扶持力度。对于退役军人、青年大学生、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创业并申请个人创业担保贷款的,上海免除了吸纳就业的要求。 此外,对于重点就业群体合伙创业的,上海可根据合伙创业重点就业群体人数适当提高贷款额度,以减轻他们的创业压力。 近年来,上海市人社、财政部门持续优化包括初创期创业组织社保补贴、首次创业一次性补贴、创业团队孵化场地费补贴、创业见习补贴、赛事获奖专项补贴等一系列创业扶持政策。 这些政策的出台,旨在全面打造一个完善的“创业政策体系”、“创服支撑体系”和“创客服务体系”。 在“创业政策体系”方面,上海通过制定一系列有利于创业的政策,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在“创服支撑体系”方面,上海积极搭建创业服务平台,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指导、项目对接、融资服务等。 在“创客服务体系”方面,上海鼓励各类创业孵化器、创业园区等机构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助力他们实现创业梦想。

第32届深圳礼品家居展即将开幕 趋势、爆款、供应链…探寻生意新增量

第32届中国(深圳)国际礼品及家居用品展览会暨1688源头厂货商人节 (以下简称“第32届深圳礼品家居展暨1688源头厂货商人节)将于2024年10月20-23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新馆)举办。本届展会26万平超大规模,13大展馆,举办10+场行业论坛,预计有30万全球买家齐聚,为礼品行业、电商行业搭建了旗舰级交流采购选品平台,为展商及买家探寻生意新增量。 旗舰级礼品展,助力年底采购热潮 本届展会将以26万平方米展览面积、13大展馆规模,荟聚4500家优质供应商、100万+创意好礼。展示产品涵盖包括3C数码电子、小家电、皮具箱包、文具文创、家居用品、健康食品等在内30+消费品类,满足积分及会员礼品、商务礼品、员工福利、企业定制、零售选品、营销物料、节庆礼品、文旅及赛事周边等全部营销场景需求。 预计本届展会将有30万人次买家到场参观。在年底采购热潮到来之际,来自国内外各地区的礼品公司、广告公司、终端企业等各类传统渠道买家,以及各类型电商渠道买手、带货主播和社区团长等将一如既往踊跃参加这场行业巅峰盛会,徜徉于国内外礼业爆品、精品和新品中,热烈对接生意合作。 为此,主办方在展会现场设置了满足不同渠道特色需求的选品对接区,为展商及专业买家提供一对一机会对接采购需求。 聚焦消费热点,情绪价值带来新风口 深圳礼品家居展作为礼品行业风向标,始终引导及紧跟行业消费趋势,一直是各类行业人士观察行业消费趋势的关键窗口。基于“商品服务自我”的情绪价值日益突出成为影响消费决策关键因素的当下,主办方设置了多个创新、创意展区。 本届展会设置了包括文创廊、原创廊、万物皆可礼创意集等在内8大主题展区。所有展区都彰显创新与创意,适配当下消费新趋势,高调展示文化特色及附加值明显的产品,如各式家居摆件、文创国潮、创意设计好物等。产品好看还好玩,充分满足已成为购买主力的年轻一代消费者对礼品情绪价值需求与社交需求。 4500家多元展商!深度链接供应链 中国消费市场正在发生深刻转型,消费理念日趋谨慎、冷静,平替消费兴起,消费者不愿再为虚高品牌溢价买单,更加重视性价比。在消费者熟悉的产品领域,平替风因此盛行,推动白牌产品、源头厂货日趋成为销售爆品。独特创新之外,优质平价源头厂货成为供应链及展商成功的另一核心路径。 第32届深圳礼品家居展暨1688源头厂货商人节 吸引礼品行业各品类国内外4500家优势供应商参展,汇聚文具文创、家居用品、日用百货等热门品类源头工厂。福建展团、广州玩具、厦门贸促会、杯壶协会、高阳毛巾、慈溪家电、香港展团、日本展团等20+源头生产基地组团参展。众多展商凭借优质、源头工厂、总代等优势,为展会聚集强劲的供应链产业实力,为各渠道买家提供便利高效高性价比的一站式采购货源,助力他们打通更多生意链路。 淘天集团旗下1688也将携千家工厂参展,合力向专业观众及买家呈现展会强大供应链能力。本届展会1688灵感集市将继续迎来新的“创业主理人”,他们将各自个性、爱好、兴趣融入产品和品牌之中,为礼品行业扩张新的想象力与成长空间。 随着个性化订制的需求日益增长,小单、短单骤增,打造具备“灵活起订量”的供应链成为中小企业采购关键能力。本届展会拥有庞大、优质展商,完全可以满足团体福利、活动促销、入职礼、伴手礼、生日礼等所需小批量批发/定制需求。 白皮书隆重发布 行业权威发声 作为行业标杆展会,主办方持续重视展会期间论坛等各类行业趋势及经营知识分享活动。本届展会将聚焦数字化、营销、文创、时尚原创设计、新品发布等当下热门话题,开设10+场主题论坛。 最受瞩目的行业高峰论坛“2024礼业数字化发展论坛”将邀请震坤行、云中鹤等礼业数字化运营平台分享行业数字化经营经验及趋势。同时,主办方励展华博将发布《2025年中国礼品行业展望白皮书》,为现场听众以及整个礼品行业提供行业大数据透视、用户人群行为洞察、行业趋势预测分析等关键行业资讯,以帮助业者规划其来年业务。 同时,主办方励展华博还将进行“2024中国礼业TOP100”评选活动,基于年度订单数据及买家关注度评选总结2024年度中国礼品行业十大最具影响力企业、杰出品牌、产品创新等奖项,其中部分获奖产品将在现场“创新产品展示区”进行展示。 现场参观预登记通道现已开启(官微:深圳礼品展),可提前登记领取免费门票。 第32届中国(深圳)国际礼品及家居用品展览会暨1688源头厂货商人节 时间:2024年10月20-23日 地点: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新馆) 官网:https://oct.rxhuabo.com.cn/ …

中国经济报导:截至2024年9月,东航已订购105架C919飞机

中国经济报导:作为中国民航业的中坚力量,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航”)始终秉持着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人民出行的宗旨,积极投身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事业中。作为国产大飞机C919的全球首发用户,东航不仅为C919的顺利商业运营提供了有力支持,更在推动国产大飞机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追求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道路上,东航始终立足上海,辐射全球,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贡献力量。同时,东航始终坚守社会责任,致力于提供高品质的航空产品和服务,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航空为人民”的使命。 历经67年的发展,东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实现了拔节生长。如今,东航的机队规模、年旅客运输量等关键指标稳居全球前十,正朝着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目标不断迈进。 在民航业这个重要的战略产业中,东航的发展历程与新中国的发展脉络紧密相连。1957年,东航前身民航上海管理处飞行中队以7架“革新型”飞机首开航线,开启了东航的发展之路。如今,东航机队规模超过800架,拥有国际主要航司中机龄年轻、商业和技术模式领先的现代化机队,航线网络通达166个国家和地区的1050个目的地。 作为国产大飞机C919的全球首发用户,东航为C919实现商业运营作出了重要贡献。自2023年5月28日C919投入商业运营以来,已累计安全飞行超1万小时,执行商业航班超3700班,承运旅客突破50万人次大关。东航在C919的商业运行过程中,积极探索了一套全环节、全过程的运行保障服务流程,与运行保障链条上的各方力量携手合作,不断完善提升相关能力,确保C919飞机逐步迈上平稳顺畅的规模化运营之路。 今年2月16日,东航C919飞机参加2024年新加坡航展,首次亮相世界级航空展会。作为“中国制造+中国品牌”的代表,C919飞机展示了国产大飞机的优越性能,展现了中国制造的良好形象,积累了国产大飞机运行的宝贵经验,拓展了国产大飞机的国际市场。 截至2024年9月,东航已订购105架C919飞机,接收7架,执飞沪蓉、沪陕、京沪等5条“精品快线”。东航C919飞机的中式设计、“C919中国印”机供品等受到广大旅客的喜爱,为东航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中国经济报导:我国外汇储备在当月较上月底新增了282亿美元

中国经济报导:在2024年9月,全球金融市场呈现出股债汇“三升”的态势,这一积极的市场表现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产生了显著影响。受益于这一有利的外部环境,我国外汇储备在当月较上月底新增了282亿美元,实现了连续第三个月的环比上升,显示出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健和韧性。 10月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了最新的外汇储备数据。根据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达到了33164亿美元,较8月末的32982亿美元增长了0.86%。这一增长幅度表明,在全球金融市场波动中,我国外汇储备保持了稳定增长的趋势。 中银国际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他指出,9月份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继续增加较多,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美联储超常规降息:在美联储采取超常规降息50个基点的背景下,全球金融市场对美联储未来可能进一步降息的预期增强,这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 全球股债汇“三升”:在全球股市、债市和汇市均出现上涨的情况下,我国外汇储备受益于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的正估值效应。 在货币方面,美元汇率指数(DXY)在9月份经历了连续三个月的下跌,当月进一步下跌了0.9%至100.8,刷新了年内新低。这一走势表明,非美元货币相对于美元总体呈现升值趋势。 在资产方面,10年期美债收益率在9月份连续五个月下跌,创下了年内新低。与此同时,以美元标价的已对冲全球债券指数当月进一步上涨了1.2%,而标普500股票指数则进一步上涨了2.0%,创下了历史新高。这些数据表明,全球投资者对于风险资产的偏好有所上升。 然而,当前的外部环境仍然复杂严峻。主要经济体之间的经济表现出现了分化,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性依然较大。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反映了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也为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金融市场波动提供了有力保障。 面对外部环境的挑战,我国需要继续加强金融市场的监管,提高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同时,通过深化金融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我国外汇储备的规模和稳定性,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撑。

中国经济报导:截至8月底,招商局集团旗下的供应链金融平台成功跻身千亿级供应链金融平台行列

中国经济报导:近日,招商局集团旗下的供应链金融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实现了里程碑式的发展。截至2024年8月底,该平台累计实现的产融服务规模已经突破千亿元大关,成功跻身千亿级供应链金融平台的行列。 招商局供应链金融平台由招商局供应链运营管理,其业务范围广泛,涵盖了供应链金融的各个环节。目前,平台已经成功打造了数十款供应链金融服务产品,这些产品通过整合“科技+金融+产业”的叠加优势,充分利用“区块链”、人工智能(AI)等前沿技术,为产品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在产品框架方面,招商局供应链金融平台构建了“强信用、强数据、强物权、强科技”四大核心框架,旨在为不同行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这些行业包括建筑施工、仓储物流、制造业、大健康医疗、新能源等,几乎覆盖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重要领域。 通过与国内二十余家金融机构的深度合作,平台实现了与这些金融机构的直接连接,为近5000家中小企业客户提供了增值融资服务。这种服务模式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遇到的融资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极大地提升了产业链的资金流动性。 招商局供应链金融平台的成功,不仅体现了招商局集团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精神,也展现了央企在普惠金融领域的责任担当。以下是平台发展的一些具体亮点: 技术创新:平台积极拥抱新技术,通过区块链技术确保交易数据的真实性和不可篡改性,利用AI技术提升风控能力和服务效率。 产品创新:平台不断推出创新产品,如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供应链金融保险等,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服务创新: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模式,为中小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融资服务。 风险管理:平台建立了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通过多元化的风险控制手段,确保金融服务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社会责任:平台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通过降低融资门槛和成本,助力中小企业发展,为经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贡献力量。 招商局供应链金融平台的快速发展,不仅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也为整个供应链金融行业的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

中国经济报导:国家管网集团西气东输四线(吐鲁番—中卫)新疆段正式建成投产

中国经济报导:9月29日,国家“十四五”石油天然气发展规划中的重点项目——国家管网集团西气东输四线(吐鲁番—中卫)新疆段正式建成投产。这一重要里程碑事件不仅标志着我国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的又一重大突破,而且对于优化区域能源结构、推动管道沿线地区的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西气东输四线(吐鲁番—中卫)作为我国继西气东输一线、二线、三线管道之后的又一重要能源战略通道,其全长达到了1745公里,管径为1219毫米,设计压力高达12兆帕,年设计输气能力为150亿立方米。新疆段管道长度为583公里,起点位于新疆吐鲁番压气站,终点在烟墩压气站,沿线共设置了4座合建站场和18座阀室。在建设过程中,该管道穿越了12处大中型河流,以及15处铁路和二级以上公路,展现了我国在能源管道建设方面的卓越成就。 新疆段沿线地形以戈壁、荒漠为主,人烟稀少,交通条件相对不便,社会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特别是管道穿越火焰山下的吐鲁番市高昌区和鄯善县,这里夏季温度最高可达到惊人的47.8摄氏度,极端高温对管道建设和维护提出了严峻挑战。此外,管道还途径了著名的“百里风区”,一年中8级以上大风天气高达近140天,局部地段的阵风甚至超过12级。这些恶劣的自然条件使得管道建设难度极大。 更为复杂的是,西气东输四线(吐鲁番—中卫)新疆段与已建的西部原油管道、西部成品油管道、西气东输二线、西气东输三线四条管道并行敷设,部分管段还穿越了地形起伏较大的雅丹地貌区,石方段等级高,管沟开挖难度极大。 面对这些重重困难,国家管网集团在建设过程中创新应用了诸多先进技术。例如,在沿线7处地震断裂带,西气东输四线(吐鲁番—中卫)新疆段首次采用了管径1219毫米、厚度33毫米、X80高钢级的大应变钢管。这种钢管的应用有效提高了大输量长输管道在复杂地区应对地震变形的能力,为管道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此外,国家管网集团还首次大规模推广应用了18米加长管。与使用常规钢管相比,这种加长管减少了焊口5000余道,环焊缝数量减少了约三分之一,这不仅提高了管道的本质安全水平,还降低了施工难度和成本,为管道的快速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西气东输四线(吐鲁番—中卫)新疆段的建成投产,不仅为我国能源安全提供了新的保障,也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一项目的成功实施,充分展示了我国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强大实力和创新能力。

中国经济报导:中国长城公司正式推出国产AI算力共创基地——中国长城国源1.0

中国经济报导:近日,我国电子行业领军企业中国电子所属的中国长城公司,正式推出了国产AI算力共创基地——中国长城国源1.0。这一创新举措旨在为研发团队、生态合作伙伴以及广大客户提供一个集中试验平台,从而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产、研、用闭环管理,推动我国AI产业的发展。 据悉,中国长城国源1.0基地一期工程已建成,算力总规模达到了惊人的3亿亿半精浮点运算。这一规模涵盖了全部主流国产GPU品牌,能够满足生态合作伙伴和用户在多样化业务场景下的需求。这不仅标志着我国在AI算力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也为我国AI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源中试平台肩负着三项重要使命: 首先,国源中试平台致力于打造高品质的产品。通过为研发团队提供多样性试验环境,确保长城AI服务器在设计性能上达到优越、可靠稳定的标准。这将有助于提升我国AI产品的竞争力,推动我国AI产业的快速发展。 其次,国源中试平台为上下游生态合作伙伴提供试验环境。通过完成AI解决方案的迁移适配,助力合作伙伴在AI领域实现技术创新和业务拓展。此举有助于构建一个完善的AI产业生态,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 最后,国源中试平台为用户提供试用环境。通过为客户提供试用机会,让用户更加直观地了解和体验长城AI产品的性能和优势。这将有助于提高用户对国产AI产品的认知度和信任度,进一步推动我国AI产业的普及和应用。 总之,中国长城国源1.0国产AI算力共创基地的推出,标志着我国在AI算力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在国源中试平台的助力下,我国AI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中国经济报导:中国电信江苏南通分公司为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中国经济报导:中国电信江苏南通分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关于长江大保护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自身在云计算和网络基础设施领域的优势,勇担社会责任,致力于成为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的“先行者”、科技创新的“建设者”和数字经济的“赋能者”。通过运用数智科技,该公司正为长江流域的生态保护工作注入新的活力,为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在长江大保护的征程中,中国电信江苏南通分公司充分发挥云网底座的“先行者”作用。公司依托先进的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构建了覆盖长江流域的智能监测网络,实现了对水质、水量、生态环境等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分析。通过这一网络,南通分公司能够及时发现并预警生态环境风险,为政府部门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作为科技创新的“建设者”,中国电信江苏南通分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数智技术在生态保护领域的应用。公司联合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研发了适用于长江流域的生态监测与治理系统,该系统集成了遥感、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能够对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监测和评估,为生态修复和保护提供有力支持。 同时,中国电信江苏南通分公司还积极发挥数字经济“赋能者”的作用。公司通过搭建数字经济平台,推动长江流域的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当地经济发展。例如,公司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为农业、渔业、旅游业等传统产业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提高产业效率,促进产业升级。 在具体实践中,南通分公司开展了多项生态保护项目。如,与当地政府合作开展“智慧环保”项目,通过建设环保大数据平台,实现环保数据的实时共享和高效利用;参与“长江生态修复”项目,利用物联网技术对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实时监测,为生态修复提供数据支持;以及推动“绿色物流”项目,通过优化物流网络,减少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助力长江流域的绿色发展。 总之,中国电信江苏南通分公司在长江大保护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数智科技赋能,不仅提升了长江流域的生态保护水平,也为当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经济报导:东方电气集团始终与国家的发展同频共振,为国家能源事业贡献巨大的力量

中国经济报导:作为我国能源装备领域的“国家队”,东方电气集团自诞生之日起,便承载着国家能源安全的重任。它成长于我国三线建设的火热年代,历经改革开放的春风,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不断壮大。 东方电气集团始终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坚决掌握关键核心技术,通过一个个从“0”到“1”的突破,铸就了大国重器能源装备,为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回首东方电气集团的发展历程,仿佛穿越时空的长河,一幅幅珍贵的照片记录了它与共和国共成长的光荣岁月。 从艰苦创业的岁月到如今的技术领先,东方电气集团始终与国家的发展同频共振,为国家能源事业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在东方电气集团的发展历程中,有一项成就尤为引人瞩目。那就是为我国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研制的两套单机容量为17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这两套机组于1981年成功投运,标志着我国水电事业迈上了新的台阶。 更为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套机组在1985年荣获了首届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这是中国水电史上首个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充分体现了东方电气集团在水电领域的卓越贡献。 葛洲坝水电站的建设,不仅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提供了丰富的电力资源,也为东方电气集团积累了宝贵的技术经验。 这两套17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以其先进的技术、可靠的性能,成为了我国水电装备的典范。它们的成功投运,不仅为东方电气集团赢得了国内外市场的认可,也为我国水电事业的发展树立了标杆。 如今,东方电气集团继续秉承“科技自立自强”的理念,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能源装备技术的创新。 在新能源、智能电网、储能等领域,东方电气集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和绿色低碳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经济报导:江苏省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全力推进重大工业项目建设

中国经济报导:今年以来,江苏省紧紧围绕国家战略,聚焦16个新兴产业和50条重点产业链,全力推进重大工业项目建设,以期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保持“江苏制造”的竞争优势。这一系列举措旨在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在产业布局上,江苏省精准发力,新开工了一批具有前瞻性和引领性的项目。同时,江苏省政府积极推动一批在建项目尽快投产达产,将这些项目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新源泉,确保“江苏制造”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据统计,1月至8月,江苏省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2.6%,这一增长率不仅高于去年同期2.4个百分点,也超过了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率10.3个百分点,充分展现了江苏实体经济的活力和特色。其中,600个省级重大工业项目已完成全年计划投资的78.3%,超序时进度11.6个百分点,显示出江苏省在重大项目建设上的高效推进。 在具体项目上,南京冠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新型光电显示器散热模组项目备受关注。该项目占地55亩,位于南京新港,是江苏省重点支持的新兴产业项目之一。目前,南京冠佳已为国产前五位的智能手机品牌提供散热模组,市场供不应求。项目建成后,南京冠佳将在这一细分市场扩大份额,逐步替代进口产品。据悉,该项目投产后,预计年新增营收约1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600个,年增税收约4000万人民币,对地方经济发展具有显著推动作用。 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促进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局围绕国际OLED、Micro-LED、玻璃机封装、电子纸等前沿技术方向,建设了一批优质项目,旨在推动产业链的完善和产业规模的扩大,构建完整的产业生态。 江苏省以南京、苏州、扬州、常州等区域为重点,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体系。目前,江苏省正着力推动Micro-LED、硅基OLED新一代显示技术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产业化进程。随着一批新质生产力项目的建成,江苏省有望在2025年跻身全国前三的新型显示产业集聚区。 截至8月底,江苏省今年计划新开工的232个项目已有213个开工建设,开工率达到91.8%。在新开工项目的同时,一批大项目也陆续建成投产,形成了重大项目和新兴产业的梯度效应,为江苏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经济报导:今年8月份,山西省规模以上原煤产量11378.3万吨

中国经济报导:近日,山西省统计局发布消息:今年8月份,山西省规模以上原煤产量达到了11378.3万吨,同比增长了0.8%。这一数据充分展示了山西省在煤炭产业领域的强大实力。据统计,全省前8个月规模以上原煤产量累计达到了81321.7万吨,约占全国同期产量的26.6%,进一步凸显了山西省在煤炭产业中的重要地位。 山西省,被誉为“煤海”,其煤炭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2023年,山西原煤总产量达到了137752.0万吨,为我国能源供应做出了巨大贡献。根据《2024年山西省煤炭稳产稳供工作方案》,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2024年全省煤炭产量将稳定在13亿吨左右,为我国能源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近年来,山西省紧紧围绕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积极调整优化煤炭开发布局。在推动传统煤炭产业向高端、高质、高效迈进的过程中,山西省加快建设现代化矿井,提高煤炭开采效率。同时,山西省不断推进智能化煤矿建设,提高煤炭开采的安全性。在智能化煤矿建设方面,山西省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今年上半年,已累计建成128座智能化煤矿、1491处智能化采掘工作面、3200处无人值守硐室,所有重要作业地点实现无监控不作业,处于全国第一梯队。 在绿色开采方面,山西省积极探索绿色开采技术,加强对煤炭开采和利用过程中的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通过努力,山西省煤炭产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这不仅有助于实现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根据规划,到2025年,山西省煤炭产量将根据国家保供需要稳定在合理水平,大型煤矿先进产能占比达到95%,智能化煤矿达到300座。到2027年,各类煤矿将基本实现智能化,为我国煤炭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经济报导:云南粮食生产领域,实现从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的历史性转变

中国经济报导:新中国成立75年来,云南省的农村面貌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在粮食生产领域,实现了从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的历史性转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从“吃不饱”迈向了“吃得饱”再到“吃得好”的质的飞跃。 回顾1957年,云南省的粮食产量仅为634.5万吨,相较于1949年的374万吨增长了69.7%。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农村改革政策的深入实施,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调动。1984年,云南省的粮食产量首次突破了1000万吨,达到了1005万吨。1994年,粮食总产量进一步攀升至1146.5万吨。此后,云南的粮食总产量每两年就突破一个百万吨关口,2000年达到了1467.8万吨。2004年,粮食总产量超过了1500万吨。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农业科技措施的大力推行,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分别在2013年、2016年和2021年突破了1700万吨、1800万吨和1900万吨。到了2023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了1974万吨,是1949年的5.3倍,年均增长率为2.3%。 在粮食单产水平方面,新中国成立以来,云南省的农业政策持续优化,科技投入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农业生产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粮食单产水平逐步提高。1991年,云南的粮食单产达到了每亩201.35千克,2011年提升至每亩257.88千克,2020年进一步增至每亩303.28千克。到了2023年,单产提高至每亩310.14千克,是1949年粮食单产的3倍。 粮食生产区域布局的优化也是云南省农业发展的一大亮点。云南省积极调整粮食生产格局,科学规划粮食生产区域,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政策支持和保障措施,推动粮食产业融合发展,区域专业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目前,云南省共有36个县纳入产粮大县粮食产量监测。2023年,这36个产粮大县的粮食播种面积占全省的51.6%,粮食产量占全省的55%,综合单产每亩325.49千克,比全省平均单产高4.9%。产粮大县的粮食生产能力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主产区的稳定作用日益显著。 在种植业结构调整方面,云南省持续深入贯彻国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巩固提升粮食产销平衡能力,优化粮食生产布局,稳定提升水稻、玉米等主粮供应能力,持续扩大大豆和油料生产,积极发展冬早玉米、冬马铃薯、小杂粮等特色粮食作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只增不减。自2008年以来,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000万亩以上,2023年达到6364.83万亩,比1978年增长了15.4%。从主要粮食品种生产情况看,2023年稻谷、玉米、小麦播种面积4326.48万亩,薯类播种面积920.03万亩,分别比1978年增长了5.7%和154.4%。 在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同时,油料和一些比较效益较高的经济作物也得到了快速发展。2023年,全省油料产量达到了68.45万吨,是1978年的12.4倍;茶叶产量55.68万吨,是1978年的31.3倍;水果产量1380.88万吨,是1978年的118.8倍;糖料产量1586.89万吨,占全国糖料产量的13.9%;烟叶产量87.08万吨,低产低质烟田逐年调减,高端烟叶开发成果显著;鲜切花产量达到189.73亿枝,花卉定价权进一步巩固,云茶、云糖、云烟、云果、云花等特色农产品市场影响力不断扩大,为云南省的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国经济报导:上半年贵州能源集团在新能源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

中国经济报导:2024年上半年,贵州能源集团紧紧围绕其核心业务,坚定不移地贯彻“煤电气化协调发展,综合业务协调支撑”的战略布局,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在这一战略指导下,集团在新能源领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新增装机容量达到了75万千瓦,发电量达到了6.12亿千瓦时,同比大幅增长了326.95%。 营业总收入也实现了显著增长,达到了2.28亿元,同比增加了1.66亿元。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为贵州能源集团在绿色发展赛道上注入了澎湃的新动能。 在绿色产业发展方面,贵州能源集团精准发力,致力于实现多能互补。集团成功建成了关岭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并正在加快推进普定、水城两个百万千瓦级新能源项目的前期工作。 同时,有序推进黔南抽水蓄能以及关岭、普定、水城、西秀四个新型共享储能项目的建设。其中,黔南抽水蓄能项目计划在2029年完成首台机组的建设。 集团还积极探索“煤—焦—化—电”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和“风光火储”新型综合能源基地的模式,着力打造“贵州安顺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多能互补一体化项目”和“贵州能源水城区煤—焦—化—电循环经济基地项目”,持续推动先进煤电、新能源、现代煤化工等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在项目投资方面,贵州能源集团重点发力,关岭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项目是集团助力贵州省能源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 该项目总投资高达48.28亿元,规划容量为1330兆瓦,占地面积约2万亩。集团积极把握国家关于“加快实施大型风电、光伏、抽水蓄能项目”的政策机遇,以及光伏组件价格调整的“时间窗口”,扎实推进新能源的快速发展,不断优化能源供给结构。 自成立以来,贵州能源集团新增电力装机217万千瓦,增长率为72.8%,其中火电增长27.78%,光伏增长529.1%。新能源装机容量超过370万千瓦,绿电装机比例从8.05%提升到了38.77%。 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为贵州省的能源结构优化和绿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集团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贵州能源集团将继续秉承绿色发展理念,推动能源产业的转型升级,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