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前九个月,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量达3910.2万标准箱

在空港方面,2024年1至9月,上海两大机场的航班起降量、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分别达到了60.2万架次、9343.3万人、307.2万吨,同比增长了17.8%、33.5%、12%,这些数据全部恢复到了2019年同期的水平,显示出上海机场在疫情后的强劲复苏。

中国经济报导:上海港,这座位于长江入海口的世界级港口,再次以其强大的吞吐能力证明了其在全球航运领域的领导地位。

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前九个月,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量达到了3910.2万标准箱,同比增长了8%,这一数字再次刷新了历史记录,彰显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持续发展和巩固。

在最新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上海港的强劲发展势头。

据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上海国际海空枢纽的建设正稳步推进,无论是集装箱吞吐量还是旅客吞吐量,都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这进一步巩固了上海作为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

在海港方面,罗泾集装箱港区一期的正式开港,标志着上海港的产能和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该港区新建了1个10万吨级泊位和4个1万吨级泊位,设计年吞吐量高达260万标准箱,成为连接江海的重要枢纽。

此外,上海港的集装箱水水中转比例达到了60.6%,而海铁联运的完成量也达到了72.7万标准箱,同比增长了38.6%,这些数据都表明上海港的综合运输能力得到了显著增强。

在空港方面,2024年1至9月,上海两大机场的航班起降量、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分别达到了60.2万架次、9343.3万人、307.2万吨,同比增长了17.8%、33.5%、12%,这些数据全部恢复到了2019年同期的水平,显示出上海机场在疫情后的强劲复苏。

除了传统的航运业务外,上海港的邮轮业务也取得了显著进展。邮轮港国际航线重启,配套产业加快布局。

2024年一季度,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开启了商业运营,至今已服务超过25万旅客。

1至9月,上海港接待国际邮轮靠泊175艘次,邮轮旅客吞吐量达到了104.65万人次,恢复到了2019年的七成水平。

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的总装搭载工作已进入加速期,预计将于2026年底完成交付,进一步丰富上海港的邮轮服务。

展望未来,上海港将继续立足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密切关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相关技术发展和国内外政策动态。

上海港的目标是到2025年,基本构建起绿色化、智慧化发展框架,以及集约低碳的集疏运体系,并初步建成智慧港口、智慧机场。

到2030年,上海港将基本建成智能化码头集群和空地一体、多网融合的“5G+数字孪生”智慧航空枢纽,实现出行一张脸、物流一张单、通关一次检、运行一张网、监管一平台,推动上海机场、港口的碳排放进入峰值平台期,努力实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高质量发展。这一切,都预示着上海港在全球航运舞台上的地位将更加稳固,未来可期。

More from 经济More posts in 经济 »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