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国际市场份额的持续领先和企业竞争力的不断增强,我国造船业的整体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中国经济报导:近日,中国船舶集团沪东中华公司迎来了两艘巨轮的开工仪式。这两艘17.4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运输船,不仅标志着我国造船业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更是我国自主研发设计的第五代“长恒系列”液化天然气船的首次亮相。
这两艘巨轮的总长达到了299米,型宽46.4米,型深26.25米,其设计充分考虑了低碳节能的理念,搭载了多项先进技术,使得综合能耗低、低温性能优异,载货能力强大。
今年以来,中国造船业的表现可谓是亮点纷呈。从1月至9月,我国造船完工量达到了363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了18.2%;新接订单量更是达到了871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了51.9%;截至9月底,手持订单量更是高达1933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了44.3%。
以载重吨计,我国造船业的三大指标在全球总量中分别占据了55.1%、74.7%和61.4%的份额,这一成绩无疑彰显了我国造船业的强大实力和全球竞争力。
我国造船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不俗的成绩,离不开其过硬的实力。
近年来,随着国际市场份额的持续领先和企业竞争力的不断增强,我国造船业的整体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在高端装备建造方面,我国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今年1月,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成功开启了商业首航,这标志着我国在高端邮轮制造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去年,我国船企交付了20艘全球最大2.4万箱超大集装箱船、4艘17.4万立方米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以及全球最大浅水航道8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运输船。
此外,近年来,一批新型深远海大型风电安装船、深远海养殖装备、浮式生产储卸油船等高端海洋工程装备也顺利交付,进一步丰富了我国船海产品的全谱系。
在船型订单结构方面,我国船企不断优化,绿色低碳化进程也在加速推进。2023年,全球18种主要船型中,我国有14种船型的新接订单量位居全球首位。
特别是在液化天然气、甲醇动力等绿色船舶订单方面,我国船企的市场份额快速增长,氢燃料电池等零碳船舶订单也取得了突破。
据统计,新接绿色船舶订单的国际市场份额已经达到了57%,这一成绩充分展示了我国造船业在绿色低碳领域的领先地位。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