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预计到2026年,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将突破200亿元人民币

深圳逐际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也带来了新款全尺寸人形机器人CL-2。这款机器人具备自由行走、爬楼、往返跑、搬运重物等功能,且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能够适应多元化应用场景。

中国经济报导: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形机器人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其在产业应用方面的前景被社会各界广泛看好。

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政策,积极推动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制造、医疗健康、服务业等领域的应用,以期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赛迪研究院的最新报告显示,在政府引导和投资驱动下,2024年和2025年人形机器人产业将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预计到2026年,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将突破200亿元人民币,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在创新突破方面,我国人形机器人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果。在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常州科教城睿尔曼智能科技(江苏)有限公司展示的超轻量仿人机械臂吸引了众多目光。

这款机械臂重量控制在4.5公斤以下,关节尺寸缩小了50%,核心零部件实现了100%自主研发,有效克服了传统机械臂制造成本高、重量大、稳定性差的缺点。

深圳逐际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也带来了新款全尺寸人形机器人CL-2。这款机器人具备自由行走、爬楼、往返跑、搬运重物等功能,且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能够适应多元化应用场景。

逐际动力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运营官张力表示:“我们希望机器人能够去人能去的地方,做人能做的事情。”

深圳市机器人协会专职秘书长谭维佳指出,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面临两大难题:一是如何像人一样感知环境和思考决策;二是如何在环境中像人一样做事。

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还需要大量的应用场景赋能。

今年成立的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是我国人形机器人领域的首个公共平台。

该平台于7月发布了我国首个全尺寸开源通用人形机器人“青龙”,采用先进的360度全景深度感知技术,能够实时获取周围环境的三维信息,并据此进行精准的路径规划和避障操作。

同时,“青龙”还配备了高度仿真的面部表情系统和自然语言处理模块,能够与人类进行流畅的情感交流和任务对话。

在上海市,人形机器人运动控制技术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中国电科第二十一研究所的“电科机器人1号”人形机器人身高162厘米、体重60公斤,拥有39个电动关节,单臂最大负载达5公斤,已学会爬坡、拧瓶盖等技能。

在落地应用方面,人形机器人在各个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在上海市嘉定区的械谷创新医疗器械产业园区,术锐机器人实验室的手术机器人成功剥开一枚生鹌鹑蛋的蛋壳,蛋膜仍完好无损。该机器人由科研人员通过操作杆远程控制,模拟医生在腹腔手术中的操作。

在工业制造领域,人形机器人成为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的重要工具。

以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上海临港基地为例,多台机器人协同工作,承担焊接、喷涂、装配等任务,通过智能调度系统优化生产流程,流水线上平均每70秒左右就能下线一辆车。

在江苏苏州吴江区,乐聚(深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夸父”不仅可以做到击掌、递水等高精度动作,还能识别物品、问答互动。这款机器人具有大尺寸、高动态等特征,能够适应不同的复杂地形和环境。

人形机器人技术在我国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人形机器人将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More from 科技More posts in 科技 »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