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潍坊港成为全国首个实现碳中和的“零碳港口”

打造全国首个“零碳港口”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潍坊港在探索过程中不断摸索,创新性地提出了“零碳港口”建设的三个阶段:近零碳的1.0版本、狭义零碳的2.0版本、广义零碳的3.0版本。

中国经济报导:站在山东港口渤海湾港集团潍坊港(以下简称“潍坊港”)的观景台上,一幅现代化的港口画卷尽收眼底。

自动化桥吊在港口上空起起落落,智能化电动集装箱卡车在繁忙的作业中往来穿梭,展现出港口的活力与效率。

不远处,四台高耸的风力发电机随风缓缓转动,如同绿色的守护者,为港口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电能。

10月15日,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正式向潍坊港颁发碳中和评价证书,这标志着潍坊港成为全国首个实现碳中和的“零碳港口”。

作为中国首批管理体系认证机构之一,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对潍坊港实现碳中和的过程进行了全面评价。

山东公司总经理王睿智表示:“我们对潍坊港实现碳中和进行了严格评价,中和期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为9010.62吨二氧化碳当量。通过一系列减排措施,包括建设分散式风电系统、应用氢能车辆、推进电能替代和自动化改造,以及使用合格的碳信用进行抵消,潍坊港成功实现了碳中和。”

潍坊港不仅是一个繁忙的物流枢纽,更是一个绿色低碳的典范。港口通过打造综合能碳智慧管控平台,不断提升低碳管控能力,实现了绿色低碳发展的目标。

“零碳港口”的建成并非一蹴而就,潍坊港采取了“双向降碳”的策略,即通过科技赋能、智慧化建设和能源结构调整,推动港口的绿色低碳发展。

山东港口渤海湾港副总经理孙超解释道:“一方面,我们的大型设备全部使用‘绿电’,并对20多辆集装箱卡车进行了电能和氢能替代。另一方面,我们构建了‘风光储一体’的绿色能源系统,实现了港口生产全过程的能源自给自足。”

潍坊港的“绿电”应用场景丰富多样:46座充电桩满足现有电动机械的需求;2台氢能集卡在港内的加氢站加氢一次,即可全天候作业;仓库屋顶的光伏发电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每台风力发电机组转动一圈就能发电12度……这些举措共同构成了潍坊港的绿色能源网络。

今年9月30日,潍坊港陆上分散式风电项目成功并网,成为山东省首个并网发电的陆上分散式风电项目。孙超表示:“4台风机年发电量6915万度,可以覆盖港口码头设备及船舶岸电的约3500万度用电,每年将为潍坊港节省用电成本约960万元,余电还可以上网实现收益。”

此外,潍坊港还建设了屋顶光伏项目,装机容量3.3兆瓦,年发电量360万度,可节约电费80万元。

最近,潍坊港还启动了200Nm3/h绿电制氢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港口首个绿氢“制输储加用”一体化示范项目,年可消纳绿电500万度。

潍坊港的成功探索,离不开其优越的港区基础条件和顶层设计的支持。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节能低碳研究室主任李海波指出:“潍坊港整体规模适中,能耗合理,是进行零碳建设的理想试验场;同时,港口附近的风力、光照等自然条件也极为优越。”

从2018年潍坊港、东营港、滨州港整合为渤海湾港,到山东省港口集团的成立,再到渤海湾港纳入山东港口旗下,山东港口持续推进能源结构清洁化,坚持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氢则氢,从供给侧和消耗侧推动构建清洁低碳的用能体系。

潍坊港牵头研究制定的团体标准《港口源网荷储一体化系统建设技术指南》和参与制定的中国港口协会团体标准《港口碳排放核算指南》,为全国其他港口走绿色低碳之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打造全国首个“零碳港口”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潍坊港在探索过程中不断摸索,创新性地提出了“零碳港口”建设的三个阶段:近零碳的1.0版本、狭义零碳的2.0版本、广义零碳的3.0版本。

这一系列的努力,不仅为潍坊港赢得了荣誉,也为全球港口的绿色发展树立了榜样。

More from 科技More posts in 科技 »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