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广西天等县为残疾人提供常态化、精准化、品质化的服务

健全关爱保障机制:强化动态管理,及时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关爱帮扶工程范围,协调落实残疾人政策补助资金发放到位,解决好残疾人的生活需求。

中国经济报导:近年来,广西天等县紧紧围绕残疾群众的需求,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的教育、关心、服务功能,通过实施“三创三式”举措,打出了一套文明实践的“组合拳”,为残疾人提供了常态化、精准化、品质化的服务。

这些举措不仅帮助残疾人破解了“身体困局”“无业可就”“残弱失助”等三大难题,也为他们照亮了奋进之路,促进了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个人价值,生动地书写了“弱有所扶、残有所助、残有所依”的民生答卷。

一、创建康复方式,巧破“身体困局”

康复是残疾人最迫切的期望,也是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的基础。天等县通过以下方式,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

思想引领:通过举办“乡村振兴故事会”“大榕树家教课堂”等活动,为残疾人搭建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平台,激发他们的内在活力和创造力。目前,已累计开展此类活动4067场次,受益残疾人2630人。

技能提升:整合资源,开展实用技能培训和综合素质培训,将培训课堂搬到乡村车间和残疾群众家门口,提升他们的自我价值和发展底气。已累计开展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班21期,培训2650名残疾人。

康复训练:成立残疾人康复综合服务中心,为残疾人提供免费且精准的康复服务,包括定期检查治疗和“工疗”“娱疗”等多种康复训练模式。累计8530名残疾人受益。

二、创新就业模式,巧助“岗位需求”

天等县通过以下方式,帮助残疾人解决就业问题:

“内招外送”稳岗:建立残疾人就业动态管理数据库,有针对性地引导残疾群众就近就业或外出务工。全县就业帮扶车间339家,安置2000名残疾人就业,残疾人月均工资达1200元。

“粤桂协作”拓岗:利用劳务输出服务机制,帮助残疾人实现“出家门、上车门、进厂门”一站式到岗。累计转移到广东省就业的残疾人达2000多人,其中脱贫残疾人900多人。

“公益助残”增岗:通过“残联+公益组织+爱心企业+网络平台+残疾人”的帮扶模式,使残疾人在参与产品生产过程中获得收益。全县参与居家加工产品的残疾人达400多人。

三、创优关爱形式,巧提“幸福指数”

天等县通过以下方式,提升残疾人的幸福感:

健全关爱帮扶机制:常态化开展残疾家庭摸底筛查工作,对困难残疾人实施精准帮扶,构建“政府力量为主导、社会组织力量为载体、社区志愿力量为辅助、社会慈善力量为补充”的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

健全关爱服务机制:推进“社工+志愿服务+慈善”深度融合,通过“群众点单—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服务模式,有效整合资源,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开展扶残助残文明实践。

健全关爱保障机制:强化动态管理,及时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关爱帮扶工程范围,协调落实残疾人政策补助资金发放到位,解决好残疾人的生活需求。

通过这些举措,天等县不仅帮助残疾人解决了实际问题,还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为乡村振兴和残疾人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Mission News Theme by Compete The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