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通过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为乡村文化产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壮大乡村人才队伍”“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加大乡村本土人才培养,有序引导城市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下乡服务,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进一步强调了人才对于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

中国经济报导: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任务。在这一伟大征程中,文化振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维度,是提升乡村整体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

为了破解城乡文化发展不平衡、乡村文化发展不充分等问题,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以党建为引领,通过强化多元参与、充分挖掘并转化特色文化资源、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等方式,推动乡村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通过“党建+共建”的模式,为乡村文化产业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党的领导是农村工作的根本保证,乡村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

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将党建引领贯穿乡村文化产业建设的全过程,统筹调动分散的资本和社会力量,将“组织力”转化为“生产力”,确保文化产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意识形态属性是文化产业的本质属性,基层党组织要凝聚价值共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广大农民日用而不觉的传统价值观念相融通,形成“以文化人”的良好局面,增强农民和社会各方力量对于乡村文化产业的认同感。

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将党建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助力文化建设方面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这有助于促进基层党员干部真抓实干,提升管理、服务于文化产业的素质和能力,当好乡村文化产业建设的“排头兵”和“引路人”。

同时,各地政府要打通“最后一公里”,健全乡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工作重心、文化资源和文化服务下移,通过各类文化惠民演出、商品下乡消费活动,增加优秀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

在“特色+创新”的推动下,乡村文化产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乡村文化作为农耕文明的集中体现,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不仅展现了乡村特有的田园风光,还表现为由乡村居民共同构筑的人文图景。

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也是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基础。

一方面,乡村产业规划要更加注重地域特色。特色是乡村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深入挖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找准特色、凸显特色,以产业聚集的形式形成良好的发展格局,打造区域文化名片。

多年来,特色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等产业已经形成了我国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矩阵,一个个特色建设项目让田园风光“重现”,不断充实和丰富着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另一方面,乡村文化产业开发更注重文化的归属感、视听的新鲜感等多种情感体验。

因此,要以新质生产力为动力,打造“创新发展文化+新产业形态”,推出多元跨界的文化创新活动。

比如,将数字技术与传统文化产业链条深度融合,孕育产业新业态、文化消费新场景,加速乡村文化产业体系向现代化演进,为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提高乡村文化产业附加值等注入了强大动力。

在“内生+外源”的支撑下,乡村文化产业的根基得到进一步厚植。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壮大乡村人才队伍”“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加大乡村本土人才培养,有序引导城市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下乡服务,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进一步强调了人才对于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

通过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为乡村文化产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More from 乡村振兴More posts in 乡村振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