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海南省零碳(近零碳)标准体系建设方案

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实现降碳、减污、扩绿协同推进。

中国经济报导:近日,海南省市场监管局正式发布《海南省零碳(近零碳)标准体系建设方案》,标志着海南省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该方案旨在为海南乃至全国零碳(近零碳)标准体系建设提供明确的规划指引与实施路径,从而推动海南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快速进程。

所谓零碳社会,是指在特定时间和区域内,当地产生的碳排放与吸收的碳量达到平衡,实现碳中和。

这一概念源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强调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

构建零碳(近零碳)社会,是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加速向绿色化、低碳化转型。然而,我国绿色低碳发展的整体水平仍有待提高,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的空间十分广阔。

在此背景下,构建零碳社会成为一条前无古人的新路,需要我们坚持系统思维和科学路径,全力推进,加快形成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为高质量发展奠定绿色底色。

构建零碳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地因地制宜,通过制定实施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计划等政策,推动将“碳达峰碳中和”列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重大事项。

在这一过程中,要集聚创新资源和要素,推动协同攻关,解决一系列具体问题。

例如,在基础通用标准领域,推动解决碳排放数据“怎么算”“算得准”“如何管”的问题;在碳减排标准领域,重点解决碳排放“怎么减”的问题;在碳清除标准领域,重点解决“怎么中和”的问题;在碳市场标准领域,推动解决碳排放“可量化”“可交易”的问题。

这一系列具体问题都涉及零碳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迫切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解答。

海南出台的零碳(近零碳)标准体系建设方案,为各地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参考。在此背景下,更多地方和单位应积极探索和推出更多好经验好做法,形成共建绿色低碳社会的“大合唱”。

值得注意的是,“近零碳”并不意味着不排放。在零碳社会建设中,我们要正确认识目标和任务,加大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的宣传和普及,提升企业和社会公众的认知水平和参与程度。

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实现降碳、减污、扩绿协同推进。

此外,要继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制度,健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机制。

Mission News Theme by Compete The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