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西蓝海光伏电站的建成,不仅是对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巨大贡献,更是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推动。
中国经济报导:11月5日,我国单体规模最大的采煤沉陷区光伏基地项目——蒙西蓝海光伏电站,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正式并网发电。
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标志着我国在新能源领域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蒙西蓝海光伏电站的建成,不仅是对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巨大贡献,更是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推动。
这座光伏电站预计年发电量将达到57亿千瓦时,这一数字足以满足200万户居民一年的生活用电需求。
每年,它还能节约标准煤17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470万吨,这一环保成果相当于植树6.27万公顷,其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显著。
蒙西蓝海光伏电站并网发电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电站的并网发电,不仅是对我国光伏技术的肯定,更是对绿色能源发展的有力推动。
据了解,蒙西蓝海光伏电站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是国家“西电东送、西部开发”内蒙古鄂尔多斯上海庙至山东临沂±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重点配套项目。
电站的装机容量达到了300万千瓦,共铺设了超过590万块光伏组件。其中,应用了N型光伏组件达250万千瓦,这种组件以其寿命长、无光致衰减、弱光响应好、工作温度低等特点,在降低全寿命周期衰减的同时,能够提高发电量2%。
为了将新技术、新设备应用于工程建设,项目团队在现场建设了国内首个“沙戈荒”气候区大型光伏户外实证基地。
这个实证基地对不同组件、逆变器、支架等进行组合验证,形成了30余种实证方案,探索了最适宜“沙戈荒”地区光伏规模化开发的有效路径,以大项目建设带动科技创新和产业装备升级,为光伏行业发展和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在光伏板的安装方面,蒙西蓝海光伏电站首次大规模应用了稀土合金新型接地材料,这种材料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和耐腐蚀性,更加环保。
同时,电站还首次大规模应用了光伏板与支架“一体化”融合安装方案,实现了光伏方阵建设的少人化、机械化、高效化,提高了施工效率25%,为我国“沙戈荒”地区大型光伏项目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为了保护草原生态系统,项目团队在建设过程中选用了钢材料代替传统的混凝土作为光伏支架基础,将打桩直径由400毫米降至100毫米,减少了对草原生态的破坏。
此外,电站还打造了“光伏+生态”的场景,板下种植的柠条可以用于火电厂进行生物质掺烧,从而降低发电使用的化石燃料比例,达到降碳减污的目的。
蒙西蓝海光伏电站的建成和并网发电,不仅展示了我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强大实力,也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随着这样的绿色能源项目不断涌现,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将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道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