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中国人民银行:坚定不移地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

中国人民银行的研究方案旨在适应国际货币统计规则的客观需要,提高货币反映经济活动变化的完整性和敏感性。

中国经济报导: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第三季度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这份报告详细阐述了下一阶段货币政策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

在报告的开篇,中国人民银行明确表示,将坚定不移地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进一步加大货币政策的调控力度,提高货币政策的精准性,旨在为经济的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专家们指出,近期实施的一揽子增量金融政策已经有效地提振了社会信心,对促进经济金融的平稳运行起到了积极作用。

尽管当前经济运行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也在增加,但预计未来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对实体经济的充分支持。

报告进一步明确了下一阶段货币政策的重点方向:

引导信贷合理增长、均衡投放:稳健的货币政策需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报告强调,要合理把握信贷与债券两个最大融资市场的关系,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信贷合理增长、均衡投放,确保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的预期目标相匹配。

同时,将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货币政策把握的重要考量。

利率政策:报告提出,要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强化央行政策利率的引导作用,发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效能,提升金融机构自主理性定价能力,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

汇率政策:报告明确,将坚持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发挥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综合施策,强化预期引导,防止形成单边一致性预期并自我实现,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此外,报告还特别提到了货币供应量统计修订的研究方案。报告以专栏形式回顾了我国货币供应量统计体系,并透露中国人民银行正在认真研究货币供应量统计修订的方案。

专家表示,今年以来,实体经济有效需求总体偏弱,经济结构加快转型升级,金融总量指标增速稳中有降,这些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报告以科普形式回应了市场的关切,体现了货币政策更加注重预期管理和公众沟通。

报告指出,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和金融创新的迅速发展,符合货币供应量定义的金融工具范畴发生了重大变化,有必要动态完善货币供应量统计。例如,个人活期存款、非银行支付机构备付金等,可研究纳入狭义货币(M1)统计。

中国人民银行的研究方案旨在适应国际货币统计规则的客观需要,提高货币反映经济活动变化的完整性和敏感性。

报告还明确,随着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结构转型,实体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货币供应量正在发生变化,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以及与主要经济变量的相关性正趋于减弱。

因此,下阶段我国货币政策框架将逐步淡化对数量目标的关注,更多地将金融总量作为观测性、参考性、预期性的指标,并更加注重发挥利率调控的作用。

More from 经济More posts in 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