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寺遗址的城址规划有致,功能齐全,其“双城制”规划理念,即宫城卫君、郭城卫民,彰显了早期国家都城的盛大气象。
中国经济报导:近日,陶寺遗址博物馆在万众瞩目中正式向公众开放。馆内展出的230件(套)文物,涵盖了陶寺文化所有的文物类别,这是首次系统性地向世人呈现约4000年前的陶寺文明,令人瞩目。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的重要遗址,陶寺遗址自1978年发掘以来,已有46年的考古历程,先后出土各类文物5500余件。
这些突破性的考古和研究发现,为我们揭示了中华文明的早期形态,生动地展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收并蓄、连绵不绝的特质。
陶寺遗址,位于黄河中游,距今大约4300年至3900年,是当时最有影响力的都邑性遗址之一。
经过46年的考古工作,中国考古工作者在遗址分布范围内完成了约400万平方米的考古调查,勘探面积达280万平方米,发掘面积近3万平方米,为研究早期文明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和资料。
博物馆的开馆仪式上,精心布置了“文明蕴化”“煌煌都邑”“早期国家”3个基本陈列单元,以及“陶寺考古”“临时展陈”2个专题展览和1个特色沉浸式数字展,为游客们提供了一场视觉与知识的盛宴。
在“文明蕴化”单元,游客们可以领略到陶寺文明的起源与发展,从原始社会的石器时代到陶寺文明的繁荣,展现了一段跨越千年的文明历程。
在“煌煌都邑”单元,游客们将穿越时空,站在陶寺鼎盛时期城址的沙盘前,轻触按钮即可点亮宫城宫殿区、仓储区、墓葬区、祭祀区、手工业作坊区、普通居民区等,仿佛置身于那个古老的都城之中。
陶寺遗址的城址规划有致,功能齐全,其“双城制”规划理念,即宫城卫君、郭城卫民,彰显了早期国家都城的盛大气象。
这种规划不仅体现了古代人民对城市建设的智慧,也为我们揭示了早期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在“早期国家”单元,游客们可以了解到陶寺遗址的居民们是如何组织生产、生活、宗教活动等,以及他们如何通过祭祀活动来祈求神灵的庇佑。
这些丰富的历史资料,为我们研究早期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此外,博物馆还特别设置了特色沉浸式数字展,通过高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让游客们身临其境地感受陶寺遗址的魅力,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
陶寺遗址博物馆的开馆,不仅是对过去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展望。
它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激发了我们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的决心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