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新”方面,截至目前,推动各方面出台实施细则近300项,持续发挥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
中国经济报导:随着一系列政策,尤其是涵盖广泛的一揽子增量政策的逐步落地并显现成效,我国经济在9月份迎来了多项经济指标的边际改善。
进入10月份,这一积极趋势得以延续,主要经济指标进一步好转,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从供给端来看,农业生产形势喜人,粮食产量有望实现历史性突破。根据最新预测,今年我国粮食产量将首次突破1.4万亿斤,这不仅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在工业生产方面,10月份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5.4%,增速比上个月提高了0.2个百分点,显示出制造业的稳步增长。
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了6.3%,增速比上个月加快了1.2个百分点,达到了今年以来服务业生产指数的最高增速,表明服务业的恢复和发展态势良好。
从需求端来看,“两重”“两新”政策的持续发力,不断释放消费潜力、拉动投资增长。
10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制造业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都有所加快,以人民币计价的出口同比增长了11.2%,比上月加快了9.6个百分点,显示出我国经济的强劲外向型发展态势。
在预期方面,股市和楼市的交易活动更加活跃。10月份,全国新建商品房和二手房成交总量同比增长了3.9%,结束了连续8个月的下降趋势,并首次实现了增长。
沪深两市日均成交额达到了1.98万亿元,环比增长近150%,市场信心得到提振,经营主体预期有所改善。
此外,制造业PMI指数、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都重新回到了扩张区间,企业生产和投资意愿正在增强。
在投资项目审批情况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在1至10月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97个,总投资9160亿元,其中审批63个、核准34个,主要集中在高技术、能源、交通运输等行业。
此外,近期出台的政策文件也显示出政策支持的力度,如《关于进一步完善价格形成机制、支持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的通知》和《关于推动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
随着存量政策持续显效、增量政策有效落实、政策组合效应不断释放,11月、12月经济运行有望延续10月份以来回升向好的态势。各方面正共同努力,力争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
在“两新”方面,截至目前,推动各方面出台实施细则近300项,持续发挥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
以旧换新政策推动家电销售不断回暖,10月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销售额同比增长近40%;设备更新政策聚焦工业、农业、建筑、教育、交通、文旅、医疗等7个重点领域,15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直接安排到项目,同时在能耗、污染物排放等方面发布112项标准,有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两新”政策从供需两端协同发力,支持经济回升向好。
一方面,支持企业通过“更新”增强产品迭代升级能力、更好满足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也支持居民通过“换新”增加消费、带动企业投资扩产,从而推动投资消费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例如,前10个月全国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6.1%,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
在民营经济方面,加快民营经济立法进程并公开征求意见,推动各地方各部门聚焦民间投资、公平准入、融资支持等,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
健全国家、省、市、县四级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和问题解决机制,截至10月底,国家发展改革委通过各种渠道收到民营企业反映的问题诉求1234项、已办结696项。
目前民营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持续增多。从投资看,前10个月制造业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1.4%,比全部制造业投资增速高2.1个百分点,实体经济领域民间投资保持良好增长势头。
从外贸看,前10个月以人民币计价的民营企业进出口同比增长9.3%。从市场活力看,市场消费潜能正在加速释放,比如,民营经济占比较高的网络零售增长明显加快,前10个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3%,增速比前9个月加快0.4个百分点。
在市场准入制度方面,自2021年建立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案例归集和通报制度以来,重点排查、通报、整改了一些地方设置市场准入隐性壁垒、不按清单要求违规审批等典型案例,为全国层面破除类似准入障碍形成了示范带动作用,更好地保障了各类经营主体依法平等准入。
截至目前,已累计公开通报整改7个批次115个案例,有效推动破除了一批违规增设准入条件、提高准入门槛、增加准入成本的准入壁垒,起到了“通报一个案例,规范一个领域”的效果。这些举措进一步优化了市场环境,为经济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