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范围内,能源领域设备更新的“绿色”浪潮正席卷而来,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不断涌现,为能源产业的提质增效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国经济报导:近年来,我国能源领域的发展成就令人瞩目,不仅在供能结构的持续优化上取得了显著成效,而且在减排增效方面也实现了突破性进展。
随着新型储能技术、风光发电等新兴领域的蓬勃发展,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正加速向绿色、低碳的方向迈进。
根据国家能源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截至2024年10月底,全国累计核发的绿色证书(绿证)数量已经达到了35.51亿个,其中风电绿证13.23亿个,占比高达37.25%;太阳能发电绿证6.81亿个,占比19.18%;常规水电绿证12.77亿个,占比35.97%;生物质发电绿证2.64亿个,占比7.44%;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绿证567万个,占比仅为0.16%。
这些数据充分展示了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清洁能源的广泛应用。
为了进一步推动能源产业的绿色转型,我国此前印发了《能源重点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与升级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的目标。
方案中从火电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风电设备更新和循环利用,到清洁取暖设备更新改造等多个方面,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措施。
在全国范围内,能源领域设备更新的“绿色”浪潮正席卷而来,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不断涌现,为能源产业的提质增效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河北省,智能微电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实现了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储能系统等多种能源的互补和优化配置,解决了偏远地区用电难的问题,还推动了当地经济的绿色发展。
在浙江省,当地企业利用可再生能源进行电解水制氢,并将氢气用于燃料电池汽车和氢能发电等领域,实现了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
在福建省,通过建设智能电网,实现了对电力供应的精准调度和优化配置,提高了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推动能源转型的过程中,传统能源仍然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吉臻指出,化石能源的低碳利用是能源转型的重要内容。
未来,在大力发展新能源的同时,煤炭等传统能源对新能源的灵活支撑作用不会改变。
因此,在实现增效超净排放和灵活性改造的基础上,我国仍然需要大力发展煤炭产业,以确保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