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我国海上首个多层稠油热采开发项目投产

“热采一号”成功输出高达340摄氏度、每小时50吨的蒸汽,实现了“6井同注”,标志着我国海上稠油热采关键装备技术迈上了新的台阶。

中国经济报导:近日,一个具有历史性意义的日子,我国海上首个多层稠油热采开发项目——锦州23-2油田开发项目,在渤海辽东湾北部海域顺利投产。

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我国海上稠油资源开发进入了规模化热采的新阶段,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深远的意义。

锦州23-2油田,这座位于渤海辽东湾北部海域的油田,平均水深约13米,其生产设施主要由两座新建的中心处理平台组成。

这里的油品性质为重质原油,计划投产开发井67口,预计在高峰期每日产原油约2600吨。

此次投产的热采中心平台,其投影面积近4500平方米,相当于半个足球场的大小,是目前我国建造的最大的海上稠油热采平台。

锦州23-2油田是一个多层砂体稠油油藏,地下多层稠油储层薄厚交织,如同“千层饼”一般,使用常规技术难以有效开发。

中国海油针对这一挑战,采用了热采定向开发模式,通过单井连通多层储层,将储层串联起来,类似于糖葫芦的制作过程。通过“蒸汽吞吐+化学辅助蒸汽驱”的方法,降低原油的黏度,从而大幅提高油田的采收率。

作为我国海上首个多层稠油热采开发项目,锦州23-2油田在技术上实现了创新突破,首创了多层稠油热采全专业全生命周期的关键技术,形成了具有中国海油特色的热采高效开发模式。

这一模式有效应对了“含油层系多、热量损失大、热采产能低、工程环境差、依托距离远”等五大挑战。

锦州23-2油田所处的海域冬季最低气温可降至零下25摄氏度,海面冰层厚度超过20厘米,海冰的运动对平台构成了巨大的推力和撞击力,给油田的安全生产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一风险,锦州23-2油田在直立桩腿上安装了抗冰锥体结构,以降低海冰对平台结构的直接风险。

此外,平台上还配备了破冰船,并构建了海冰监测系统,利用视频测冰技术等多重手段,24小时实时监测冰情。

渤海油田目前非常规稠油探明地质储量超过6亿吨,是渤海油田实现增储上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锦州23-2油田的成功投产,将有效推动我国海洋石油工业稠油开发技术的进步,提高稠油储量动用能力,对渤海油田上产4000万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推动渤海油田上产4000万吨的目标,中国海油不断加强自主技术创新,自主化重大热采装备密集上线。其中,“热采一号”是这些装备中的重要代表。

这款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国内首个海上移动式试采平台“海洋石油162”升级改造而成。它的建成投用,为我国规模化高效开采海上稠油资源开拓了新路径。

11月28日,中国海油自主设计建造的全球首座移动式注热平台“热采一号”在旅大5-2油田CEPC平台投入使用,迎来了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移动注热首秀。

当天上午,“热采一号”的3套注热锅炉全部启动,首先进行了注热前的氮气注入作业,将完井液驱替出油井和油层附近区域,实现井筒隔热,避免影响后期采油作业。

11月29日,“热采一号”成功输出高达340摄氏度、每小时50吨的蒸汽,实现了“6井同注”,标志着我国海上稠油热采关键装备技术迈上了新的台阶。

这一成就不仅展现了我国在海洋石油开发领域的实力,也为全球海洋石油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案。

More from 经济More posts in 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