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截至今年11月,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中,企业占比达73.5%

截至10月末,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获贷率分别为46.5%和69.6%,连续3年保持稳步增长,这充分展示了知识产权在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经济报导: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积极响应国家战略,致力于推动中小企业走上一条从科技强、专利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的创新发展之路。

在2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新闻发言人、战略规划司副司长梁心新披露了最新的进展情况,截至今年11月,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中,企业占比达到了73.5%,较上年同期提高了2.5个百分点,其中中小企业的贡献尤为显著,成为推动专利创新的重要力量。

为了进一步助力中小企业加速成长壮大,国家知识产权局在今年的2月印发了《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实施方案》,提出了“普惠服务+重点培育”的方式,旨在促进创新资源要素的有序流动和高效配置。

在这一方案中,国家知识产权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优化普惠服务。

首先,持续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司长王培章介绍,目前国家级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已经达到474家,地市级综合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覆盖率超过50%。

同时,国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也进行了优化完善,上线了“地方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和专题数据库”,极大地提升了中小企业获取知识产权服务的便利性。

此外,国家知识产权局还在不断盘活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存量专利。高校和科研机构是中小企业专利转化运用的主要供给侧。

据统计,今年前11个月,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转让许可达到了5.5万次,同比增长了19.1%。

为了促进供需两端的精准对接,王培章表示,通过全国统一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系统,将可转化资源库中的94万件专利,按照产业细分领域向45万家企业匹配推送,实现产学研各方同向发力。

在打造专利产业化样板方面,我国近年来加快了以专利产业化为成长路径的样板企业的培育。

目前,我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达1.46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14万家。

今年的《方案》着力以专利产业化为主线,提升企业的专利转化运用能力,激发涌现更多专精特新企业。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副局长商超表示,将重点加强对专利产业化样板企业的培育。已建立专利产业化样板企业培育库,遴选入库企业9000余家,通过专利咨询诊断、管理能力贯标、预审和优先审查等措施,助力企业提升知识产权创新和运用能力。同时,发挥好全国中小企业服务网的作用,促进产融对接合作,助推企业专利技术的产品化产业化。

为了拓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中国人民银行推动金融机构构建以知识产权为核心指标的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将评价结果作为授信准入和评级的重要参考,以促进金融服务覆盖更多科技型中小企业。

在今年4月设立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实施中,筛选创新能力较强的中小企业,激励金融机构精准支持。截至目前,累计支持1492家初创期、成长期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首贷151亿元。

在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方面,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副司长余剑表示,引导银行机构与担保机构、园区运营管理部门合作,创新“银行+企业知识产权”、“银行+保险+企业知识产权”、园区集中授信模式等多样化的服务模式,提升融资服务效率。

此外,中国人民银行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健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保障体系,引入融资担保、政府风险补偿基金等外部增信措施,合理分担和分散风险。

截至10月末,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获贷率分别为46.5%和69.6%,连续3年保持稳步增长,这充分展示了知识产权在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More from 科技More posts in 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