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的建成,将拉萨至山南的通行时间由原来的3小时缩短至1小时,大大方便了沿线群众的出行,带动了沿线旅游和农牧产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报导:雪域高原,驰骋新途,高原畅坦,梦想成真。近日,中交集团所属中交二公局承建的西藏S5线(拉萨至泽当快速公路)项目正式通车试运营,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标志着西藏交通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对构建藏中1小时经济区、西藏自治区3小时经济圈以及3小时综合交通圈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西藏S5线(拉萨至泽当快速路)项目是连接拉萨、山南两市的重要交通工程,起点位于拉萨市达孜区德庆镇林拉高速互通枢纽,与拉林高速无缝对接,终点与贡嘎机场至泽当专用公路相接,全线长47.46公里。
该项目采用双向4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80公里,为西藏地区交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西藏S5线项目中,圭嘎拉隧道无疑是其亮点和难点。这座隧道不仅是西藏S5线的控制性工程,也是目前世界最长的超高海拔公路隧道。
隧道进口处海拔4248米,出口处海拔4117米,左、右洞长12.79公里,为分离式双洞四车道公路隧道,创造了西藏公路建设的多个纪录。
隧道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面临着进口浅埋、富水,出口浅埋、偏压,煤层瓦斯、极高地应力、突泥涌水等复杂地质条件。
然而,他们坚持“机械化换人、智能化减人”的管理理念,广泛引用“四新”技术,引进了三臂凿岩台车、防水板自动铺挂台车、移动式液压栈桥等先进设备,采购高原型电动装载机、电动挖掘机、智能化混凝土浇筑系统和BIM管理系统,全方位打造“智慧工地”,有效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改善了作业环境,提升了施工效率,确保了隧道如期贯通。
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这里的自然环境、地质结构和气候特征独特,生态环境资源丰富。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高度重视环境保护,编制了《环境保护工作计划》和《水土保持制度》,确保环水保工作有章可循、有序开展。
同时,制定了《环境保护应急预案》,有效应对突发环境事件,避免机具大面积碾压和人为破坏植被,确保施工、生活污水达标排放,施工混凝土弃渣、泥浆、生活垃圾指定堆放,做到少破坏、多保护、少扰动、多防护、少污染、多防治。
圭嘎拉隧道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部分施工区域超4500米,高寒缺氧,施工环境极其恶劣。
超过60%的施工人员会发生高原反应,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在这样的极端条件下,项目建设者践行“两路”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加强职业健康管理,定期组织员工体检,配备医疗室、高原移动氧舱,确保员工健康安全。
历时8年,近3000个日夜,建设团队顺利完成了一个又一个节点任务。
建好一项工程,造福一方百姓。西藏S5线项目心系当地,尊重西藏民俗文化,积极履行央企责任,支持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项目团队参与当地抢险救援,开展捐资助学,定期开展义诊、慰问,帮助山上牧民解决生活用电,提供就业机会,让隧道附近山坳处的村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项目的建成,将拉萨至山南的通行时间由原来的3小时缩短至1小时,大大方便了沿线群众的出行,带动了沿线旅游和农牧产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西藏S5线项目的通车,不仅是一条高速公路,更是一条连接西藏人民与美好生活的幸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