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国资委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运营深圳国资国企产业创新中心,累计导入37个优质项目。
中国经济报导: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国有企业推进原始创新制度安排”,强调国有企业作为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队,应积极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加快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广东省国资委负责人对此表示,广东省属国企在原创性技术研发应用、国产化替代等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诞生了诸多全国乃至全球领先的技术。
深圳市属国企深圳环水集团参与完成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这一项目形成的一系列创新成果,应用于1431项工程,覆盖4500个公共供水厂,直接受益人口达2.58亿,服务人口7.2亿,为城乡居民提供了“放心水”。
广东省属国企在科技创新上的示范带动作用十分突出。近年来,广东省属国企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5项。
自2003年以来,全省国有企业承担国家级、省级重大科技攻关任务151项、127项,组建了103个创新联合体,牵头建设了11个国家级、123个省级创新平台。
在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上,广东国资国企展现了坚定的决心和强大的实力。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广东国资国企整合集聚创新资源,攻关“卡脖子”技术。
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为例,利亚德智慧冰瀑布屏的华丽开场,惊艳了世界。
这块屏幕的核心LED器件来自广东广晟控股集团上市公司国星光电。
国星光电负责人表示,他们联合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三安光电等九家单位,历时十余年攻关,率先突破了“高光效长寿命半导体照明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实现了大规模核心器件的国产化,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广东广晟控股集团负责人介绍,该集团拥有6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近三年研发投入达到72亿元。
集团围绕先进新材料、高端电子元器件、智慧照明、新型显示、新型储能等关键领域,加快突破“卡脖子”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打造省属企业原创技术策源地标杆,努力取得“从0到1”的原始创新突破,争取实现“从1到无穷”的成果转化应用。
广东国资国企在航空装备制造、深海照明装备等领域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广州数科集团所属广电计量承担了国产大飞机C919的地面适航鉴定的大部分服务,以自主创新技术助力航空领域国产替代。
在研发投入和人才培育方面,广东国资国企形成了“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2023年,全省国资监管企业研发经费投入739.02亿元,省属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为3.90%,同比增长1.29个百分点。
广东能源集团近五年来累计完成研发投入超50亿元,研发强度提升至2.44%,累计承担国家级重点项目5项、省部级重点项目15项,获省部级、全国行业科技奖40项,新增获授权专利719件、软著208件。
广州国资国企累计组建技术和工程中心等各级研发机构814个,其中国家级研发平台61个。广汽集团研发团队、广州地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获“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
广东广新控股集团推出首批两项“揭榜挂帅”,聚焦当前行业关键技术。来自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科研团队揭榜星湖科技“工业微生物育种及产业化工程技术研究”项目。
深圳市国资委探索企业自荐与专家把关相结合、“有基础”和“有前景”相结合的工作思路,邀请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院长嵇世山等11位专家,评选形成市属企业首批“十大原创技术攻关”清单。
广东国有企业聚焦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通过“揭榜挂帅”“创新联合体”“定向委托”“赛马制”等方式引入高校、科研院所创新资源。
广东广新控股集团旗下的星湖科技与广新创新研究院共同出资1.5亿元,在深圳设立广新生物,成为国内领先的合成生物制造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之一。
广东恒健控股公司发起组建100亿元广东省创新联合体引导基金,支持构建以科技领军(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产业链相关研发型企业集聚的创新联合体。
深圳市国资委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运营深圳国资国企产业创新中心,累计导入37个优质项目。
创新载体正爆发出强劲动能,为广东国资国企的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