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将技术、设施、装备、材料及其应用等打包升级,我国正力争打造一个绿色储粮技术应用矩阵,未来要真正构建起适宜不同生态区的绿色储粮技术、标准体系,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更加坚实的科技支撑。
中国经济报导:今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这一历史性的成就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在粮食丰收的背后,是全国各地、各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他们深知粮食不仅要产得好,还要加工得好、储存得好,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近年来,我国各地各部门加力推广智慧化储粮收粮技术,采取多种措施推进节粮减损,持续夯实国家粮食储备的根基。
这些努力不仅提高了粮食的储存效率,也降低了粮食损失,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发展粮食加工业是实现农民富裕、区域经济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
专家们强调,保障粮食安全,既要发力粮食生产,也要高质量提升粮食加工业。
在浙江宁波奉化区振盛粮食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机器的轰鸣声此起彼伏,丰收的粮食正源源不断地被运送至此,进行烘干和储存。
这里的烘干设备是我国自主研发、自主可控的先进设备,一天可烘干300余吨粮食,糙米率低,且在整个烘干过程中,除了先进的除尘技术,整套设备以生物颗粒为燃料,既清洁又环保,充分展示了我国在粮食加工领域的科技进步。
“丰收之后的粮食需要晾晒、烘干,这是入仓收储前的关键环节,也是保障农民种粮收益最大化的关键步骤。”中粮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从产后服务能力建设入手,设计、建造现代化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将智能化出入库系统和自动烘干系统合而为一,实现了粮食加工机械化、烘干智能化,有效推进了兴粮兴储。
向农业强国阔步迈进,科技创新是关键变量。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加大投入力度,大力推进仓储设施建设,推广绿色收粮储粮技术应用,目前已基本形成与粮食生产、储备和流通相适应的粮食收储保障体系。
粮食产得好,也要储存好。我国不断加大对储粮技术的研发投入,大力推广应用控温、气调、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等绿色储粮技术。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安全仓储与科技司副司长彭扬表示,目前,我国粮食仓储技术总体处于世界较先进水平。
“‘绿色优储’是守住管好‘天下粮仓’的重要内容。”彭扬介绍,我国根据不同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将全国划分为七大储粮生态区,每个生态区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大生态区中还有小生态区,对储粮技术的需求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我国要因地制宜选配适用绿色储粮技术。
为了进一步提升储粮技术水平,国家将重点推进分生态区绿色储粮技术创新系统集成示范,一手抓技术创新,这是从无到有、从旧到新的突破;一手抓技术集成,这是由单一技术向组合应用、由分散割裂向整体优化的转变。
通过将技术、设施、装备、材料及其应用等打包升级,我国正力争打造一个绿色储粮技术应用矩阵,未来要真正构建起适宜不同生态区的绿色储粮技术、标准体系,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更加坚实的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