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秋粮集中上市和东北粮食大量南运,粮食运输通道建设尤为重要

我国粮食物流量大,运输距离长,装卸环节多,各节点衔接性不够。河南工业大学教授李治表示,发展粮食多式联运,实现无缝衔接,可以减少运输损失。

中国经济报导:粮食运输减损是保障粮食安全、实现粮食全链条减损的重要环节。在我国,粮食运输损失率已基本控制在3‰以内,一些先进企业甚至可以将损失率控制在1‰以内。

然而,业内人士指出,我国粮食运输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设施设备不完善、装卸环节较多、管理不够规范、作业不够标准等,这些问题导致粮食损失,亟需进一步强化运输减损工作。

强化通道建设

随着秋粮集中上市和东北粮食大量南运,粮食运输通道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在辽宁盘锦港,大型装卸机正忙碌地卸粮装粮,大量粮食通过散装运输和集装箱运输的方式运往南方。

中储粮储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房巨松表示,通过全流程封闭作业和先进的抑尘降耗技术,可以有效控制港口作业中转损耗。集装箱海铁联运可以大大减少粮食搬倒次数,运输损耗基本可控制在1‰以内。

粮食进口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我国每年粮食进口量高达1亿吨以上。

江海粮油(张家港)产业有限公司业务负责人指出,进口粮食杂质较多,在中转储存过程中很容易造成额外损耗。公司通过自动化装卸、标准化作业和科学储粮,可以把中转损耗控制在2‰以内。

我国地域辽阔,粮食产区与销区分离,形成了北粮南运的粮食流通格局。

为了满足粮食运输快速增长的需要,我国强化粮食运输通道建设,推进粮食铁路专用线、专用码头、散粮中转及配套设施建设,运用专用装卸机械等设备,推广散装、散运、散卸、散储“四散化”运输。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武拉平指出,我国粮食运输通道发展不平衡,北粮南运通道呈现“北重南轻”“主线强支线弱”的局面。

应不断完善粮食运输基础设施,深入推进铁路专用线、专用码头、散粮中转及配套设施建设,提高装卸效率,减少抛撒遗漏。

推广多式联运

我国粮食物流量大,运输距离长,装卸环节多,各节点衔接性不够。河南工业大学教授李治表示,发展粮食多式联运,实现无缝衔接,可以减少运输损失。

然而,目前多式联运基础设施还无法做到无缝衔接。

如铁路敞顶箱和船舶集装箱尺寸不一,无法有效衔接;一些港口的大型装船卸船设施设备需要升级,小型港口缺乏高效密封装卸设施,这都导致转运接卸效率偏低,容易造成粮食损失。

武拉平提出,应积极支持企业选用先进适用的装卸设备,提高装卸效率。对港口企业选用散粮连续装卸设备提供政策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开展工艺改造、优化传送装置设计。

优化运输方式,提高装卸效率,降低损失率,是粮食运输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关键。

连云港东粮码头有限公司生产调度中心经理李明华表示,公司采用一体化港口散粮作业系统,整个装卸储存作业过程都在全封闭系统内运转,减少了粮食损耗及粉尘扩散,粮食损失率从以前的2‰提高到1‰以内。

完善标准体系

节粮观念淡薄、管理不规范、作业不标准,是造成粮食运输损失的重要原因。武拉平表示,应强化运输企业节粮减损观念,发展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散粮运输服务体系。

认真落实《散粮港口作业减损节约管理指南》和《粮食运输技术指南(试行)》,提高粮食运输效率,降低损失;提高企业库存智能化管理水平,借助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时掌握粮食库存动态信息,科学安排仓容;加强装卸作业精细化管理,避免因作业不当造成粮食碾压损失,做到作业结束零浪费、作业过程零损失。

粮食运输在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问题较多,如粮食运输标准体系尚不完善,粮食运输各环节的设施、设备、运输工具标准不匹配、不衔接,运输信息采集内容不统一,交换标准尚未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与公共运输信息衔接不畅通。

李治表示,应开展粮食运输重要标准制定修订,加强粮食运输标准化人才培养;创新粮食运输标准化服务模式,强化对国内外粮食标准的收集整理和数据挖掘,构建国家粮食标准大数据集成应用服务平台。

More from 乡村振兴More posts in 乡村振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