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久久为功,在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等方面下更多功夫,鼓励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推进数字化转型,进而推动产业园区和集群整体加快数字化改造升级,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更多新动能。
中国经济报导:近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再次将焦点聚集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上,明确提出要积极运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提升。
这一决策不仅重申了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也指出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和关键手段。
传统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盘,承载着国家经济发展的重任。
然而,近年来一些地方在追求新兴产业的布局时,却忽视了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甚至将传统产业视为低端产业进行简单退出。
这种做法不仅不利于经济平稳发展,还可能引发产业空心化等风险。
我国传统产业体量大,在制造业中占比超过80%,是支撑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不仅为新兴产业提供了市场空间和发展支撑,同时新兴产业的壮大也为传统产业的升级提供了新技术、新设备,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面对要素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挑战,传统产业的比较优势逐步减弱。
一些传统产业面临着生产效率低下、产业基础不牢、创新能力不足、绿色发展欠缺等问题,迫切需要转型升级以应对国内外双重挑战,提升产业竞争力。
对于那些原本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传统产业,要适应科技进步、消费升级等变化,必须及时调整才能满足市场需求,巩固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所依赖的技术创新、要素创新等,都是新质生产力的应有之义。
数智技术是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有力抓手。
在研发、设计、生产、管理等各个环节,传统产业应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不仅能降本增效,还能精准对接市场供需,拓宽销售渠道,催生新业态,带来新增长点,实现新旧动能的接续转换。
例如,依托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个性定制、一件起订的柔性化生产模式变为现实,能更好地响应市场需求变化,缩短设计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并形成新的商业模式。
人工智能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中发挥着“头雁”效应。作为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中最重要的变革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已在研发、生产、管理全环节广泛应用,涌现出上百种场景和模式。
以小模型为代表的专用智能应用正从工业视觉识别等外围应用加速向生产制造环节深入渗透;以大模型为代表的通用智能应用在设备维护、产品设计等领域不断取得突破。
我国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产业规模等方面在全球处于领先水平,紧紧抓住这一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有望实现弯道超车。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是重点也是难点。转型成本高、试错能力弱让不少中小企业对数字化转型望而却步,存在“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等突出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应立足分类推进、精准施策。
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转型需求各不相同,数字化改造方式也应各有侧重。
例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可着重实施重点场景改造,小微企业则更适合推广采用普惠性数字化服务和产品。各地应结合自身产业特点,探索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创新路径。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一场持久战。截至目前,我国已累计培育421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建成万余家省级智能工厂,中国“灯塔工厂”总数已达72家,占全球42%,确实有效提升了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但总体来看,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还存在技术更新速度缓慢、数据要素效能发挥不够、关键核心技术能力不足等问题。
需要久久为功,在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等方面下更多功夫,鼓励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推进数字化转型,进而推动产业园区和集群整体加快数字化改造升级,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更多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