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扩大数据资产入表范围,提升数据资产价值,以进一步推动国有经济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近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开发布了《2023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这份报告详细披露了北京国有资产的“家底”。报告显示,北京市国资委监管的国有企业资产总额高达16.1万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2万亿元,利润总额达到1568.0亿元。在资产总额、收入和利润三个方面,北京国有资产均实现了正增长,这表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近年来,北京国有资产的规模不断扩大,其经营效益的显著提升,以及持续推进的改革创新探索,成为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密码。
北京国资国企中云集着许多老字号企业。全聚德、懋隆、北平制冰厂等也都在积极打造消费新场景,持续拓展增量,释放消费潜力。
为了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北京市国资委持续完善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推动老旧厂房、低效楼宇和园区升级改造为高精尖产业承载地,实现国有资产的有效增值。此外,还出台了扩大市管企业有效投资的16条措施。通过投资和消费“双引擎”的拉动,国有经济对全市经济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以半导体显示和集成电路装备制造为核心的“屏”和“芯”产业,科技含量极高,使得北京电控成为了电子信息产业的佼佼者。北京电控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持续加大创新资源投入力度,2023年的研发投入强度约为9%,即一年营业收入的近十分之一用于研发。
研发创新为企业带来了丰厚的业绩回报,也让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2023年,北京电控实现营业收入2130亿元,与2020年的1536亿元相比,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1.5%。
搞科技创新,企业是主体。在“研发费用全额视同利润”等一揽子政策支持下,2023年市管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达到637.66亿元,同比增长8.5%,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3.22%。
鼓励国企加大研发投入,障碍在进一步扫清。今年4月,北京率先开展国有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试点,要求国企在编制预算时提前准备一定数额的资金,专门用于研发项目支出,并原则上每年保持一定增速。
本月初,首农食品集团所属子公司首农畜牧公司获得了北京农商银行发放的一笔数据资产质押贷款,金额达到1020万元,这是北京市管企业落地的首笔涉农数据资产质押贷款。
数字经济浪潮席卷而来,数据正从无形的“矿藏”转变为驱动企业发展的新动力。所谓“数据资产入表”,就是将数据确认为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的一项资产,让数据价值实现资产化。今年4月,北京市国资委印发通知明确提出,稳妥推进数据资产入表,推动企业开展数据资产入表试点先行,稳妥有序推进数据生产要素资本化核算扩围。
作为一家畜牧养殖企业,首农畜牧公司拥有自主研发的信息数据管理平台,今年10月底已将“牛群养殖基础数据资产”“牛用饲料检测数据资产”两项资产入表。随后,企业通过数据资产登记认证、价值评估、资产质押登记、授信审批,一个月左右就获得了质押贷款。
激活沉睡的数据资产,使其变为企业的有效资产,这样的探索正在加快推进。目前,北京市已有金控集团、北京电控、首农食品集团等6家企业完成数据资产入表,实现数据资产入表近千万元。
北京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扩大数据资产入表范围,提升数据资产价值,以进一步推动国有经济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