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电动自行车治理应更加精细化,出台配套公共政策,加强安全教育,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推动回收处理机制建设,强化保险制度,以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满足百姓需求。
中国经济报导:2024年,随着三项新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及修改单的正式实施,电动自行车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全链条整治时代。
这一系列举措不仅针对电动自行车的生产、销售、使用等各个环节,更是对整个行业的一次系统性梳理和规范。
源头治理与疏堵结合
电动自行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在中国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然而,由于管理不善和监管不力,电动自行车安全事故频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今年3月,新华视点记者对多个地区的电动自行车市场进行了深入调查,揭示了劣质电池流入市场、违规改装普遍存在、违规停放和充电问题严重等一系列安全隐患。
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国务院安委办召开视频会议,针对电池安全、产品质量、拼装改装、停放充电等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
电动自行车治理思路由此发生了转变,从过去侧重于管理车主转向全链条整治,更加注重源头治理。
通过健全标准体系、强化市场监管,提升产品质量,减少后端治理压力。
11月1日,三项新修订的强制性国标及修改单正式实施,标志着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
新标准实施,加速合规进程
新修订的标准对电动自行车电池、充电器及电气系统的安全性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例如,《电动自行车电气安全要求》细化了主回路的界定和布线要求,减少了绝缘老化和漏电风险;《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规范》则填补了相关安全质量监管的技术依据空白。
新标准的实施,使得电动自行车更加安全可靠。许多业内人士认为,新标准能够有效遏制电池改装,提高电动自行车的整体安全水平。
同时,多部门联合打击非法改装,下架非法改装商品,查处非法改装“黑作坊”,有效遏制了非法改装的势头。
解决难题,提升居住体验
在严格监管的同时,一些地方也着力解决电动自行车的停放和充电难题。例如,上海、吉林等地制定了充电设施全覆盖的时间表,南宁市在旧改小区改造中纳入电动自行车停车场所和充电设施建设。
此外,全国新增充电端口700余万个,居民小区充电端口的电价执行居民电价,降低了充电成本。
应对新课题,精细化治理
随着新标准的实施,如何处理旧国标车辆成为市场监管部门面临的新课题。
一些厂家通过销售二手车的方式转售旧国标车辆,而非法改装的“黑作坊”仍在短视频平台上推广。
同时,电动自行车充电基础设施分布不均衡,老旧小区电动自行车管理面临“用地难、找钱难”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电动自行车“以换代充”模式在多个城市兴起,共享电单车也成为了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专家建议,电动自行车治理应更加精细化,出台配套公共政策,加强安全教育,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推动回收处理机制建设,强化保险制度,以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满足百姓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