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2024年,三北地区总育苗面积161.74万亩

在珍贵树种推广方面,预计到2025年,珍贵树种苗木需求量约为9亿至10亿株。目前,可供2025年造林用苗量16.8亿株,苗木供需基本平衡。

中国经济报导:12月27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在首都举行了一场盛大的新闻发布会,向公众通报了全国林草种苗工作的最新进展情况。

在此次发布会上,国家林草局官员详细介绍了我国在林草种苗领域所取得的显著成果和未来发展规划。

据悉,国家林草局高度重视林草种苗的基础性工作,将其视为推动林业和草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

为此,国家林草局先后印发了《关于推进种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林草种苗振兴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政策文件,明确了未来一个时期我国林草种苗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在政策的引导下,全国林草种苗工作取得了快速发展。

在林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方面,国家林草局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

首先,逐步完善了林草种质资源保存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布局建设了“1主6分”7处国家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

截至目前,已建设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原地异地库161处,收集保存种质资源10万余份。

各省(区、市)也相应建设了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原地异地库388处,初步形成了国家和省两级,原地、异地和设施保存相结合的林草种质资源保存体系。

同时,有序开展了林草种质资源收集工作,计划利用3年时间新收集林草种质资源8万份。

今年以来,山东分库、新疆分库、湖南分库等累计接收各地收集汇交的种子1.7万余份、DNA材料2.7万余份。

此外,国家林草局依托中国林科院成立了国家林草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中心,系统开展了林草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工作,重点对油茶、杜仲、枣、核桃、板栗、杉木、油松、马尾松、杨树、楸树、沙棘等树种的重要性状进行了深入评价,全国已鉴定评价林草种质资源约1万份。

在全国种苗生产供应方面,国家林草局从4个方面优化了种苗生产供应结构。

首先,推进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树种结构调整,优化林木良种供应结构,调减了樟子松、杉木、马尾松等产能过剩树种种子园、母树林面积,新增生产急需的乡土树种、珍贵树种75个。

其次,加强采种基地建设,在西北、华北和西南等人工造林及飞播任务较重的地区科学划定一批林木采种基地,逐步提升乡土阔叶树种和耐干旱、耐瘠薄的灌木树种种子供给能力。

第三,依托国有林场建设一批保障性苗圃,大力培育乡土阔叶树种、珍贵树种、灌木树种和优质经济林品种苗木,重点保障政府主导的国土绿化项目苗木供应。

最后,强化供需信息引导服务,从2018年起,国家林草局持续编制发布年度全国苗木供需分析报告,引导广大种苗生产经营者合理安排生产。截至目前,全国共建成各级各类种子生产基地1400多处,全国共有各类苗木生产基地21.4万个,其中保障性苗圃671个。

在苗木需求方面,需求总量有所增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南北差异依然明显。三北地区以打好三大标志性战役为重点,对耐干旱、耐盐碱、耐瘠薄树种苗木,特别是灌木树种苗木的需求将持续增加。南方地区以落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重点,对珍贵树种、彩化树种苗木的需求将持续走高。同时,全国对中小规格园林绿化树种苗木及常规造林树种苗木的需求将大幅减少。

在苗木供需匹配方面,预计到2025年,全国苗木需求量将稳中有降,需求量约为86亿株,较2023年下降约5%。

据统计,2024年全国育苗面积为1485万亩,2025年可出圃苗木240亿株左右,全国苗木供应总体充足。

在“三北”工程建设方面,国家林草局围绕“三北”工程种苗等物资保障工作,加强指导、细化对策措施,加强基地建设、提升种苗生产能力和水平,科学开展供需分析、强化信息引导服务,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开展种苗余缺调剂,加强市场监管、保障种苗稳定供给。

目前,“三北”工程种苗供应数量充足、质量优良、价格基本稳定。根据“三北”工程新建、续建项目造林种草任务测算,预计2025年需苗量约为16.5亿株,其中灌木树种苗木需求量约为10.3亿株,占年度总需苗量的62%左右。

2024年,三北地区总育苗面积为161.74万亩,预计2025年主要造林树种苗木的总供应量为51亿株,其中,乔木树种苗木30亿株、灌木树种苗木21亿株。

2025年三北地区苗木供应总体充足,尽管部分地区灌木树种苗木供应仍略显紧张,但通过区域调剂,基本能够保障“三北”工程重点项目苗木供应。

在珍贵树种推广方面,预计到2025年,珍贵树种苗木需求量约为9亿至10亿株。目前,可供2025年造林用苗量16.8亿株,苗木供需基本平衡。

这一成果得益于国家林草局在种质资源保护、种苗生产供应、市场需求引导等方面的全方位努力,为我国林业和草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More from 乡村振兴More posts in 乡村振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