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北京举办的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暨先进制造业集群新闻发布会上,我们了解到京津冀三地在2024年前三季度的工业增加值已超过1.8万亿元,同比增长6.3%,这一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0.3个百分点。
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的不断深化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副司长吴家喜在发布会上介绍,近年来,工信部与相关部门共同努力,编制发布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升级转移规划》和《京津冀产业转移指南》,旨在加快京津冀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同时,印发了《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实施方案》,以“六链五群”为重点,引导京津冀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目前,京津冀三地的产业分工定位已经更加清晰。北京作为高精尖产业的中心,其竞争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天津作为全国先进研发制造业基地,建设步伐加快;河北则在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了进一步推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工信部与三地联合绘制了生物医药、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等6条产业链的图谱,开展了跨区域的强链、补链、延链工作。
同时,举办了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大会,促进了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三地还共同培育建设了7个国家高新区及2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立了京津冀国家高新区联盟,成为产业协同创新的重要载体。
在产业聚集集群发展方面,京津冀三地立足集成电路、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安全应急装备、生命健康等优势产业,构建了集群培育整体推进机制,强化产业分工协作,壮大优质企业群体,共同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在资源共享方面,三地搭建了国家高新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促进了创新资源的集中呈现和开放共享。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遴选了109个早期项目和200余家创投机构,路演项目融资超过50亿元。
此外,持续提升京津冀千兆光网覆盖广度和深度,固定宽带接入端口总数超过9300万个,5G基站超过38万个。通过资源共享、设施共建等方式,京津冀跨区域要素配置效率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已进入全方位、高质量深入推进的新阶段。
吴家喜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联合三地整体谋划“十五五”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思路目标和重点任务,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完善空间布局,推动形成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
同时,支持三地抓链群培育,加快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构建高效协同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此外,将进一步强化政策先行先试和衔接配套,强化资源共建、利益共享,实现资质标准互通互认,加快探索跨区域产业协同新机制,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