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国际铁路港传来喜讯,2024年,成都国际班列的冷链班列发运量取得了显著增长,累计发运量超过了2300柜,同比增长达5.5倍。
这一成绩的取得,不仅展示了成都国际班列的强大运输能力,也为成都外贸的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成都作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青白江片区的依托地,其冷链班列的业务范围已经实现了全覆盖。
目前,冷链班列的业务不仅覆盖了中欧班列的中欧线和中俄线,还包括了南向班列的中老线和中越线,这些线路均已实现了常态化运输。
同时,西部陆海新通道方向的“铁路+海运”冷链新模式也在积极开发中,通向钦州港、盐田港、宁波港、厦门港等重点港口,为冷链运输提供了更多选择。
在运输时效方面,成都海关所属青白江海关选派专人指导企业办理检疫审批,完善产品标签标识等信息,与进出境口岸海关共同成立冷链工作小组,确保对冷链班列运输状态的全程掌握。
通过深入运用“智慧审证”功能,提升通关环节单证审核效能,有效避免了漏审、错审的情况,平均每份肉类报关单审核时间减少了50%。
此外,成都海关还引导企业使用“铁路快通+提前申报+抵港直提”“四门全开、全速查验”“取样送检加急检验”等业务模式,不断优化进口冷链商品通关监管流程,实现冷链商品即到即查即放,整体通关时间压缩了24小时以上,有效提升了进口冷链商品通关时效,降低了企业物流通关成本。
从2023年5月进口冷链班列重启以来,冷链传统型商品的进口量持续增长。
中欧班列俄罗斯方向的回程牛肉、鸡肉等冻肉运输量近1000柜,总重量超过2.4万吨;欧洲方向的回程主要为巧克力、冰淇淋等食品;中老班列东南亚方向的回程则以榴莲、香蕉等水果为主。
2024年对于冷链班列来说,可以说是货品类别新增的一年。除了传统的冷链商品,如生物制药药品、食品类果胶酶外,还出现了温度敏感的新型冷链商品,如化妆品、眼镜镜片、电子货架标签等。
这表明成都国际班列的“冷链班列”在运输时效、运输能力和运输种类上都有了显著提升。
展望2025年,成都国际铁路港将继续致力于提升班列开行服务,立足通道提质扩容,持续拓展网络畅达能力。
成都港投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优化中欧南通道开行线路,稳定东南亚全铁班列的开行,并推动中亚“枢纽对枢纽”班列的开行,拓展铁海公多式联运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