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无论是金融、医疗、教育,还是制造业、服务业,大模型的热潮似乎无处不在。它正在深刻地影响着各个行业的发展,推动着产业变革的进程。
“在模型能力和性价比同步提升的背景下,国内人工智能应用依托丰富生态和成熟流量,正加速在各领域落地。”在采访中,多位行业人士纷纷表示,算力和数据是产业发展的基石,而那些能够为用户提供多元化选择和差异化体验的产品和服务,才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这股热潮正在走向千行百业,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正逐步提高着大众日常的工作生活效率。
据第5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有3.31亿人表示自己听说过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占整体人口的23.5%;有2.49亿人表示自己使用过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占整体人口的17.7%。
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显著提升了内容创作者的生产力,其背后是深度学习算法,将在更多领域带来广阔的应用前景。
例如,接入生成式人工智能后,医药企业可以优化药物研发流程,提升临床试验效率;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座舱,提升了交互体验和服务响应;网络安全企业构建了新一代网络威胁检测系统……
应用场景的丰富,离不开我国搭建起较为全面的人工智能产业体系。据工信部数据显示,我国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超过4500家,核心产业规模近6000亿元,产业链覆盖芯片、算法、数据、平台、应用等上下游关键环节。
中信证券计算机行业首席分析师杨泽原向记者表示,国内人工智能发展呈现重视工程优化、应用落地等发展特点,对应形成从硬件算力逐步向软件应用扩散的投资趋势。
在这个大背景下,我们可以预见,生成式人工智能将在未来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助力我国各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