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杭州余杭“容错式”执法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近日,杭州余杭区市场监管部门迅速响应消费者投诉,对一家涉嫌经营超过保质期的“双汇”台式烤香肠的便利店进行了调查。

经过执法人员的深入调查,发现该便利店的行为属于初次违法,且其违法行为并未发生在餐饮环节,幸运的是,并未引发任何食品安全事故。更为重要的是,该便利店能够如实说明过期烤香肠的进货来源,且涉及违法的货值金额并未超过500元。基于这些情况,执法人员依法对其做出了不予处罚的决定。

这一执法决定的依据是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在今年2月发布的“首违不罚”“轻微免罚”清单。该清单明确指出,对于食品经营类主体的12种首次违法和轻微违法行为,将不予处罚。

其中,“首违不罚”清单涵盖了8种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违法行为;“轻微免罚”清单则包含了4种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且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违法行为。

实际上,余杭区市场监管部门采用的这种“容错式”执法并非首次。为了进一步减轻经营主体的负担,早在2019年,余杭区就制定了《市场主体轻微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容错免责清单》。

该清单遵循“预防为主、轻微免罚、重违严惩、过罚相当、宽严相济”的执法原则,对于符合条件的轻微违法行为和初次违法行为,实行“首违免罚”“轻违免罚”,以教育引导代替简单处罚,给予经营主体更多的成长和改正机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份清单经过多轮修改和调整,其柔性执法的“风”已经从传统的线下食品类目吹到了线上直播间。最近,杭州某文化有限公司旗下主播在直播时因口误使用了不符合规定的绝对化用语。

余杭区市场监管局网监分局对此进行了调查,发现此次违法行为是企业的首次发生,且并未对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造成实际危害。最终,监管部门没有采取“一刀切”的处罚方式,而是对其进行了合规经营指导。

余杭区市场监管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直播电商作为余杭区的优势产业,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但在监管过程中,我们发现主播在直播中容易因口误、对法规理解不深等原因,出现一些轻微违法情形。”

这种“容错式”的执法将行政处罚的刚性约束与普法服务的柔性疏导相结合,既维护了法律权威,又降低了企业合规成本,有利于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2024年,余杭区新增直播企业295家,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据悉,余杭区将继续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两张清单”为指导,持续探索将“免罚清单”推广覆盖到更多行业领域,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更包容、宽松的发展环境,全面助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这一举措旨在为市场注入新的活力,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More from 热点More posts in 热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