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天津生物医药产业加速迈向千亿级集群

春节假期过后,天津市政府迅速发布了《天津市全链条支持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这份包含25条具体政策的文件,如细雨般精准地滋润着从研发到应用的各个环节,旨在推动天津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助力其实现高质量发展。

天津作为我国重要的科教中心和医疗资源集聚地,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31个、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4家。依托这些优势资源,近年来,天津生物医药产业在合成生物学、基因治疗、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取得了持续突破,正加速迈向千亿级产业集群的宏伟目标。

当我们踏入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的疫苗车间,看到生产线上的疫苗正在有序地进行检查时,不禁为我国疫苗产业的快速发展感到自豪。

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首席科学官朱涛兴奋地介绍道:“近期,我们研发了适用于青少年及成人的吸附无细胞百(组分)白破联合疫苗。”在政策的支持下,Ⅱ、Ⅲ期临床试验研究也将进一步加速推进。

《若干措施》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创新产品重点研发目录”和“创新产品指导应用目录”,为创新药械开辟一条从实验室到病床的“高速路”。

药品补充申请审评时限压缩至60个工作日,二类医疗器械技术审评缩短至40个工作日,同时发挥天津医疗器械检验检测共同体作用,进一步压缩审评时限。这些审评时间的压缩,为合成生物学、基因治疗、AI医药等特色赛道上更多成果的落地提供了便捷。

一系列政策红利的释放,正不断催生技术裂变。在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二氧化碳合成淀粉技术已突破公斤级量产,流水线上的“细胞工厂”正将温室气体转化为食品原料。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向华自豪地表示:“2021年,研究所在二氧化碳生物转化方向实现突破,在实验室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如今我们又在量产方面取得了进展。”

生物医药领域的研发周期长、投入高,资本活水是企业深耕的信心源头。天津中合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孙隽坦言:“‘当家’的时候,清晰地看见每个月的经费消耗,就会在心里默默计算还能支撑多久。”对于科技创新型企业来说,“找钱”始终是一道难关。

然而,在2024年初,在主管部门及资金方的合力支持下,中合基因成功完成了最后一笔Pre-A轮融资的交割;到了2025年1月,在一项合成生物制造创新创业大赛中,中合基因再度吸引了多位投资人的青睐。

面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未来发展,天津市科技局局长朱玉兵表示,未来天津市还将强化金融支持,发挥天使投资引导基金、海河产业基金等政府引导基金的作用,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共同打造总规模超百亿元的多层次生物医药基金群。

这些举措将有力地推动天津生物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未来贡献力量。

More from 科技More posts in 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