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Posts published in “热点”

银川市国资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有效促进了存量资产的盘活和低效无效资产的处置

中国经济报导:近年来,银川市国资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引领国有企业抢抓政策红利期,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有效促进了存量资产的盘活和低效无效资产的处置。银川市国资委综合运用产权转让、招商引资、存量改扩建、出租出售等多种方式,多管齐下,推动国有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银川市国资委已对包括国有企业闲置的土地、房屋建筑物、设施设备、低效无效项目资产等在内的178项资产,总价值达到43.57亿元进行了梳理汇总,并全面启动了国有资产盘活工作。 在盘活闲置资产方面,银川市国资委积极创造发展机遇。通过加大国有资本在新能源、算力、生物医药等领域的资源配置力度,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例如,将闲置厂房转变为增收的“宝地”,激活苏银产业园、综保区管委会闲置厂房6万平方米,通过改扩建项目,打造银川“算力之都”。此举不仅增加了租金收入2000万元,还预计带动园区投资11亿元,撬动社会资本100亿元,为园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在资源整合方面,银川市国资委挖掘数据价值,银川城发供应链公司在西北地区首次获得《数据资产登记证书》,实现了数据资产入表。同时,推进花博园存量资产盘活运营特许经营项目,将览山公园、阅海湖一体规划,打造成为城市文化旅游的新地标,有效带动了文旅资源的活化和繁荣。 在停滞项目的盘活方面,银川市国资委高位筹划阅海万家D区商业综合体业态和运营,引入资产运营管理者,确定了“以医疗、康养为主,高端二手车交易展示中心等模式为辅”的差异化业态布局,形成了资产的可持续收益,助力医养产业焕发新活力。截至目前,已盘活各类国有资产10亿元,有效提升了国有资本配置效率。 在招商引进外资方面,银川市国资委积极推进资金集约、资产集中、资源聚集,特别注重引进和发展新型材料、轻工纺织等新兴产业。例如,全力推进氨纶项目盘活,通过引入氨纶行业美国莱卡集团作为战略合作方,与金投集团成立合资企业,接盘如意公司3万吨氨纶项目。 在解决资金压力方面,莱卡公司提供项目续建技术支持,金投集团负责完成厂房续建,达成“经营租赁+合资经营+固定加价包销”的合作模式。同时,积极申请长期、低息的资产盘活项目银团贷款5.45亿元,争取3800万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有效缓解了项目续建的资金压力。 在降低市场风险方面,金投集团通过收取固定租金、利润分成的方式收回投资,并通过参股合营获取利润分红。项目预计实现年产值10亿元,可增加地方各类税收1亿元/年,解决地方就业300—500人,与宁东氨纶谷形成协同效应,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为银川市乃至整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实践十九号卫星的成功回收,是我国航天科技领域的一大突破

中国经济报导:10月11日,我国航天事业再传喜讯,在东风着陆场成功回收了首颗可重复使用返回式技术试验卫星——实践十九号卫星。 这一重要里程碑的实现,标志着我国航天科技在卫星回收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此次回收的卫星搭载了多种科学实验载荷,包括植物及微生物育种载荷、自主可控和新技术验证试验载荷、空间科学实验载荷以及社会公益和文化创意载荷等,这些回收类载荷均已完成顺利回收,为后续科学研究和技术验证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和样本。 实践十九号卫星的研制工作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全面负责,该卫星是我国“十四五”规划期间重点研制的新技术试验卫星之一。9月27日,实践十九号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这一壮观的发射场面再次彰显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强大实力。 在长达数月的太空飞行过程中,实践十九号卫星通过一系列飞行试验,成功突破了可重复使用、无损回收、高微重力保障等关键技术难题。这些关键技术的突破,不仅为我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未来航天器的回收和再利用提供了可能。 此次试验验证了新一代高性能可重复使用返回式空间试验平台的各项技术指标,包括卫星的稳定性能、回收系统的可靠性、科学实验设备的适应性等,均达到了设计预期。这些成果的取得,对于推动我国航天科技向更高水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实践十九号卫星的成功回收,不仅是对我国航天科技实力的有力证明,更是对航天员训练和地面保障体系的一次全面检验。在此次回收过程中,我国航天员和地面科研人员密切配合,克服了重重困难,确保了卫星的顺利回收。 此次回收的植物及微生物育种载荷,将为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通过在太空环境中进行植物和微生物的育种实验,有望培育出更加适应极端环境、具有更高产量和品质的新品种,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 同时,自主可控和新技术验证试验载荷的成功回收,为我国航天科技自主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这些试验载荷的回收,将有助于我国在航天领域掌握更多核心技术,提升国际竞争力。

前8个月,西安市进出口总值2711亿元

中国经济报导:10月11日,西安市政府新闻办在庄严的气氛中举行了西安市对外贸易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此次发布会邀请了西安市商务局副局长李群刚、国家税务总局西安市税务局总经济师王青山,以及关中海关党委书记、关长张刘燕等重要嘉宾出席,他们向与会媒体详细介绍了西安市对外贸易的最新情况,并就媒体提问进行了耐心解答。 据悉,今年1月至8月,西安市进出口总值达到了271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7.2%,这一增速不仅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显示出西安市对外贸易的强劲发展势头。 在介绍情况时,西安市商务局副局长李群刚表示,1至8月,全市5个综合保税区的进出口总值达到了1765亿元,同比增长29.6%,这一数据进一步证明了综合保税区在支撑全市外贸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西安市依托开放平台,积极拓展新的外贸增长点。例如,西安市设立了二手车出口一站式服务中心,创新性地推出了“二手车出口+中欧班列+综保区集结+启运港退税”的业务模式。在这一模式下,1至8月,西安市共出口二手车3138台,同比增长39%,为西安市外贸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李群刚副局长进一步指出,西安全市外贸发展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平台支撑更加有力,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平台的作用日益凸显;二是产贸融合更加紧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形成了良好的产业生态;三是港贸融合更加深入,港口与外贸的互动更加紧密,提升了物流效率;四是经济主体更具活力,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 随后,国家税务总局西安市税务局总经济师王青山介绍了西安市税务局在支持外贸企业出口、发展对外贸易方面所做的工作。他指出,今年1至8月,西安全市累计为出口企业直接办理出口退税同比增长23.79%,这一举措有力地支持了西安出口企业的快速发展。 王青山总经济师强调,西安市税务局在支持外贸企业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建立健全出口退税服务监管新机制,向出口企业精准推送各项税费优惠政策,设立“讲、办、答”服务机制,建立“专、精、尖”服务团队,创立“懂、能、会”服务标准,持续提升出口退税服务管理工作效能。这些举措不仅激发了企业的活力,也为西安外贸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税动力”。

今年1月至8月,云南省在纺织服装产业领域取得显著成果

中国经济报导:近日,云南省投资促进局传来喜讯,今年1月至8月,云南省在纺织服装产业领域取得显著成果。全省范围内签约、在建的纺织服装类项目数量超过80个,协议投资总额更是突破了百亿元大关。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云南省投资促进局在精准招商方面的持续发力,以及全省纺织服装全产业链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云南省高度重视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将其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领域进行培育。今年,省投资促进局联合德宏、昭通、红河、保山等州市,充分发挥云南省沿边区位优势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聚焦纺纱、织造、印染、家纺等上下游产业,着力延链补链强链,开展了一系列精准招商活动。 随着招商工作的深入推进,来自浙江、江苏、上海、福建、广西等地的纺织服装全产业链企业纷纷落户云南。其中,晟泰服装加工、中昊印染、好合拉链、浩宇制衣、观品服装加工、晋江仁和(瑞丽)产业园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纺织服装项目成功签约并落地。这些项目的落户,为云南省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 省投资促进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下一步,该局将继续与有关州市、部门紧密合作,紧盯纺织服装产业的上下游龙头企业,开展精准对接和招商活动。以茧丝绸加工、纺纱织造、服装家纺、鞋帽加工等为重点发展方向,不断完善和延伸产业链,全面提升云南省纺织服装产业链的发展水平。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云南省将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政策引导,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优质纺织服装企业落户云南。 加大对纺织服装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纺织服装品牌。 加强人才培养,为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推动产业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附加值。 通过这些措施,云南省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打造成为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纺织服装产业基地,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云南省绿色生态小区评价管理办法

中国经济报导:近日,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为了进一步规范全省绿色生态小区的评价管理工作,推动绿色生态小区的创建,全面提升住宅小区的居住品质,助力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特出台了《云南省绿色生态小区评价管理办法》。这一管理办法的出台,标志着云南省在绿色建筑和生态居住环境建设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 根据《云南省绿色生态小区评价管理办法》的规定,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成立了专门的绿色生态小区评价办公室,该办公室将负责组织项目申报、评价和管理等各项工作。同时,项目所在地的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也将承担起本地区绿色生态小区的初审推荐和协调配合等职责,确保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 绿色生态小区的申报项目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现行的法律、法规要求,同时还要满足《云南省绿色生态小区评价标准》的各项指标。这些指标涵盖了小区的规划布局、建筑设计、材料使用、能源消耗、环境质量、社区服务等多个方面,旨在全面评估小区的绿色生态水平。 具体来说,绿色生态小区项目应具备一定的建设规模。例如,昆明市范围内的项目总建筑面积应不小于5万平方米,而其他地区的项目总建筑面积应不小于3万平方米。这样的规模要求旨在确保项目具有一定的规模效应,能够形成良好的绿色生态居住环境。 此外,项目的容积率应大于(包括等于)1.0。容积率是衡量建筑密度和空间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这一要求有助于避免过度开发,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同时也能提高居住区的舒适度和宜居性。 在申报过程中,绿色生态小区由开发建设单位负责申报,同时鼓励设计、施工和物业服务等相关单位共同参与。这种多方参与的模式有助于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绿色生态小区的建设和发展。 《云南省绿色生态小区评价管理办法》的出台,不仅为云南省绿色生态小区的创建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针,也为房地产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通过实施这一管理办法,云南省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培育出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绿色生态小区,为居民提供更加健康、舒适、环保的居住环境,同时也为房地产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毕节市金沙县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报导:近年来,毕节市金沙县在推动农村公路建设方面,始终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发展理念,全面构建起“干支相连、城乡一体、外通内畅”的四好农村公路网络体系,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交通保障。 在道路建设方面,金沙县坚持高品质建设,全力打造“发展民心路”。该县深入开展国省道、县乡道、农村“组组通”公路、路面提升改造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已完成通村公路建设项目1443.2公里,通组公路建设项目1838.12公里。通过“组组通”建设,实现了全县30户以上村(居)民组通硬化路率达到100%的目标。自2021年以来,金沙县累计争取上级补助资金5243.2万元,用于完成村道安防工程安全隐患处治66.985公里,组组通安防工程安全隐患处治178公里,有效改善了农村交通运输条件,打通了群众脱贫致富的“最后一公里”,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道路管理方面,金沙县坚持高水平管理,全力打造“平安放心路”。通过加大对公路执法巡查力度,依法维护路产路权,确保公路畅通无阻。同时,加强农村客运行业执法监管,规范农村客运企业经营行为,加大对农村客运企业、车辆、从业人员的监管力度,进一步规范农村客运市场秩序。此外,依法对路边加水点、洗车点进行清理,规范和公路视线范围内的垃圾填埋场问题,确保道路安全与整洁。 在道路养护方面,金沙县坚持高标准养护,全力打造“畅安舒美路”。该县坚持“有路必养、养必到位”的原则,确保农村公路完好畅通,始终发挥好“先行官”作用。建立了以“县为主责、乡级落实、村级实施、各方支持、多方参与”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机制。按照“县道县管、乡村道乡村管”的分级负责管理原则,由县农村公路养护中心对代养省道、县道及重要乡道招募社会化服务公司进行日常养护,明确4个交管站按区域进行监督督促,每月进行考核验收。 此外,金沙县大力推进“路长制”工作,建立了“县级路长、乡级路长、村级路长”三级责任体系,对全县农村公路实行“一路一长”管理。这一制度的实施,使得农村公路的管理更加精细化、规范化,有效提升了农村公路的通行质量和安全水平。 金沙县在“四好农村路”建设中的努力,不仅改善了农村地区的交通条件,也为当地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金沙县将继续加大投入,不断提升农村公路建设和管理水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贵州省1号林业碳票的成功交易,是贵州省乃至全国在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上的一次重要探索

中国经济报导:在金色的九月,贵州省江口县迎来了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9月25日,贵州省首张林业碳票在这里成功完成交易。 这一事件标志着铜仁全市检察机关首次尝试将“公益诉讼+林业碳票”办案模式应用于实践,成为了一个以司法力量赋能碳票交易,助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成功案例。 贵州省1号林业碳票的成功交易,不仅在当地引起了广泛关注,也为全国范围内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 据悉,2023年6月,江口县民和镇发生了一起滥伐林木的事件,姚某等人的行为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损害。面对这一情况,江口县人民检察院迅速行动,对姚某等人提起了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在诉讼过程中,公益损害当事人姚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自愿认购林业碳票,以此替代承担因生态环境受到损害至修复完全期间服务功能丧失导致的损失。 贵州省1号林业碳票的诞生,背后有着深厚的背景。这张碳票由铜仁城投集团绿源林产有限公司持有,它是全国CCER(自愿减排量)项目重启后的第一张碳票,同时也是贵州省第一批次第一张碳票。本次交付的碳票,不仅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也体现了贵州省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面的积极探索。 在本次交易中,姚某出资认购了这张碳票。交易过程由贵州生态产品交易中心组织,铜仁城投集团绿源林产有限公司通过贵州省林业碳票交易协议,将这张碳票转让给了贵州省梵净生态产品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这张碳票代表的碳减排量为95吨,交易单价为85元/吨,总价达到了8112.8元。 这一交易的成功完成,不仅为姚某提供了替代性赔偿的途径,也为贵州省的林业碳票交易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不仅体现了司法在保护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也展示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可行性和潜力。 贵州省1号林业碳票的成功交易,是贵州省乃至全国在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上的一次重要探索。它不仅为生态保护提供了新的经济动力,也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在未来的发展中,贵州省将继续深化林业碳票交易机制,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陕西省岚皋县石门镇庄房村大力发展魔芋、茶叶、猕猴桃等特色产业

中国经济报导:金秋时节,陕西省岚皋县石门镇庄房村,一片金黄的丰收景象映入眼帘。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其中,村民余贤成更是喜不自胜。他再次来到自家的槐树林下,查看自己种植的魔芋。只见那些柄壮叶绿的魔芋,葱茏地覆盖了整块林地,仿佛一片绿色的海洋。余贤成笑得直咧嘴,兴奋地说:“今年魔芋长势真的很好,收入肯定又增加了!” 回想起6年前,余贤成对这样的景象想都不敢想。那时的庄房村,山高坡陡,土地贫瘠,泥少石多。余贤成的这片魔芋地也不例外,杂草丛生,荆棘遍地,大大小小的石头夹杂其间,种不成庄稼,只能荒着。 2018年,这片原本谁也瞧不上的地,却因为地里的“白火石”而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些“白火石”实际上是石英石,具有很高的开采价值。有人找到余贤成,想租下这片地开采石英石。然而,余贤成不敢应允,他把这件事告诉了村两委。 岚皋地处国家主体功能区限制开发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点水源涵养地,开采石英石会破坏植被,污染环境。县、镇、村一致认为这些石英石不能开采。余贤成的经历,在岚皋县并非个例。群众发展经济的愿望迫切,但面对石山,该如何是好? 在深思熟虑后,县环保部门和石门镇负责人来到了余贤成家这片地,开出了一剂“药方”:先种树,再在树下种魔芋。这个建议得到了余贤成的积极响应。 2019年初,县环保局从县林业局协调到300株刺槐树苗,送到了余贤成手中。挖坑、栽树,不过一周,余贤成夫妇便将这些刺槐树苗栽满了这片地。几场春雨一下,几抹春光一照,这些树苗便抽出嫩芽,生机勃勃。 “刺槐树是速生林,两三年就能从酒盅粗长到碗口粗,从一人高长到两三层楼高。”余贤成说,之所以栽刺槐,还有一个原因,是刺槐林下的魔芋很少生病。 看着槐树一天天长高,余贤成又开始忙碌起来。他割了荒草,斩了荆棘,翻了地,再把地里的石头捡来铺成路。槐树叶又多又密,冬天掉地上,厚厚一层,雨一淋,就成了腐殖土,用来栽魔芋,再好不过! 2021年,余贤成领到了村里免费给他提供的300公斤魔芋种,把它们种到了这片林下。他说:“槐树林下的魔芋肯长,栽种时只有指头大小,一年工夫就拳头大了!” 现在,这6亩魔芋已经成了余贤成的“聚宝盆”。他笑着说:“一次栽培后,持续收获,不是‘聚宝盆’是啥?”他还在这片魔芋地间养了50桶蜂酿蜜。这里草木量大类多,花期长,花粉足,蜜蜂酿蜜平均每桶年产10公斤蜜,百花蜜价格也好,一公斤就能卖160元。 去年,余贤成挖了1500公斤大魔芋,每公斤16元。每年卖魔芋加卖蜂蜜的收入,就有小10万元。 近年来,岚皋县大力发展魔芋、茶叶、猕猴桃等特色产业,不断延伸精深加工链条,壮大生态旅游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县共发展猕猴桃2.6万亩、茶叶10.8万亩、魔芋14.6万亩,先后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中国魔芋之乡”等荣誉称号。这些荣誉的背后,是岚皋县人民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努力实现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

“推动安顺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安顺经开区专场新闻发布会召开

中国经济报导:10月9日,在“推动安顺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安顺经开区专场新闻发布会上,记者们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安顺经开区在2024年上半年取得的显著成绩。据发布会透露,上半年,安顺经开区实现了地区生产总值109.79亿元,同比增长7%,这一增速在安顺全市名列前茅,充分展现了安顺经开区强劲的发展势头。 发布会现场,人民网记者涂敏用镜头记录下了这一历史时刻。在发布会现场,涂敏记者表示,安顺经开区的发展成果令人瞩目,不仅为安顺市的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全省乃至全国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安顺经开区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改革破冰,确保发展动力充沛。他们以兴民生、兴人才、兴乡村、兴产业为目标,通过改革创新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壁垒障碍。具体来看,安顺经开区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民生改善:通过改革,安顺经开区实现了促进稳定就业和人民增收,区内优质医疗资源集聚,促进全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人才引进:实现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移,充实经济人才,弥补人才短缺。 试点建设:探索“四主”机制积极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国家试点建设。 产业发展:构建政府主导下的“政银企”SPV产业发展共同体,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工业突破方面,安顺经开区加大招商引资和产业培育力度,抢抓“贵州航空产业城”建设机遇,推动航空产业实现集群化发展。同时,安顺经开区不断完善医药产业园的建设发展,医药产业进入加快发展的快车道。 目前,安顺经开区共培育规上工业企业84家,上半年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其中,航空装备制造业完成产值21.13亿元,占工业总产值41.82%,医药及旅游食品产值25.6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50.67%。 在城镇提升方面,安顺经开区坚持以人为本、以人兴城、以产兴城,持续推进城乡一体化、产城景融合发展,深入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提升城市形象,城镇化率从2016年的63%提升至现在的85%。 在农业提质方面,经开区结合实际,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探索出一条小而精、小而优的农业特色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子,有效守住了粮食安全、规模性返贫底线。 在旅游飞跃方面,经开区紧扣打造一流旅游城市战略定位,围绕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坚持文化赋能,增强游客集散功能,拓宽游览度假、休闲体验空间,形成了以幺铺镇、十里荷廊、阿歪寨、“你家院”等为核心的农文旅深度融合乡村旅游示范带,实现串珠成链。 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经开区深入推进大数据战略行动,围绕“东数西算”工程,全力推进贵州绿色算力(安顺)基地建设,迭代升级“011科创谷”,吸引注册企业200余家,累计实现产值47亿元、税收1.1亿元。上半年全区规上软件服务业收入8851.5万元,同比增速达96.9%。这些成绩的取得,为安顺经开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前8个月,海南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1846.3亿元

中国经济报导:今年以来,海南外贸呈现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这一趋势不仅体现了海南经济的韧性和活力,也彰显了海南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 海口海关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海南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1846.3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1.6%。这一增长数据充分说明了海南外贸的强劲动力。 在海南外贸的构成中,民营企业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据统计,前8个月,海南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达到了1111.7亿元,同比增长了36.7%,占到了海南进出口总值的六成以上。 与此同时,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为431.4亿元,增长8.6%,占比23.4%;国有企业进出口总额为298.8亿元,占比16.2%。这表明,海南外贸的多元化发展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海南企业积极抢抓对外开放的机遇,不仅巩固了传统市场,还在新兴市场的开拓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企业通过优化客户结构,与更多国家和地区开展了贸易往来。 具体来看,海南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联系加深,前8个月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出口总额达到了1055.3亿元,同比增长48.2%,占比达到了57.2%。 此外,海南对RCEP其他成员国的进出口总额为704.5亿元,增长39.4%,占比38.2%。其中,海南对东盟的进出口总额为391.6亿元,增长79.1%;对澳大利亚的进出口总额为234.1亿元,增长24.3%;对非洲的进出口总额为185.5亿元,增长105.8%。 在外贸方式上,海南以一般贸易为主,占比超过七成,且增速明显。 前8个月,海南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总额达到了1301.9亿元,同比增长44.2%;同期以保税物流方式进出口总额为288.7亿元,增长5.9%。这表明,海南外贸的多元化发展正在稳步推进。 此外,海南大宗能矿产品的进口也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前8个月,全省进口金属矿及矿砂总额达到了305.6亿元,同比增长45.5%;进口成品油总额为51.4亿元,增长116.6%。这些数据反映了海南在能源和矿产资源领域的需求持续增长。 在市县层面,前8月全省有13个市县进出口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儋州(含洋浦)、海口、三亚的外贸规模位列前三,分别实现了进出口总额879.5亿元、564.3亿元、186.8亿元。 这些数据表明,海南各市县在外贸发展上呈现出良好的协同效应,共同推动了海南外贸的稳步增长。

Mission News Theme by Compete The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