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Posts published in “热点”

“推动安顺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安顺经开区专场新闻发布会召开

中国经济报导:10月9日,在“推动安顺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安顺经开区专场新闻发布会上,记者们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安顺经开区在2024年上半年取得的显著成绩。据发布会透露,上半年,安顺经开区实现了地区生产总值109.79亿元,同比增长7%,这一增速在安顺全市名列前茅,充分展现了安顺经开区强劲的发展势头。 发布会现场,人民网记者涂敏用镜头记录下了这一历史时刻。在发布会现场,涂敏记者表示,安顺经开区的发展成果令人瞩目,不仅为安顺市的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全省乃至全国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安顺经开区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改革破冰,确保发展动力充沛。他们以兴民生、兴人才、兴乡村、兴产业为目标,通过改革创新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壁垒障碍。具体来看,安顺经开区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民生改善:通过改革,安顺经开区实现了促进稳定就业和人民增收,区内优质医疗资源集聚,促进全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人才引进:实现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移,充实经济人才,弥补人才短缺。 试点建设:探索“四主”机制积极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国家试点建设。 产业发展:构建政府主导下的“政银企”SPV产业发展共同体,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工业突破方面,安顺经开区加大招商引资和产业培育力度,抢抓“贵州航空产业城”建设机遇,推动航空产业实现集群化发展。同时,安顺经开区不断完善医药产业园的建设发展,医药产业进入加快发展的快车道。 目前,安顺经开区共培育规上工业企业84家,上半年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其中,航空装备制造业完成产值21.13亿元,占工业总产值41.82%,医药及旅游食品产值25.6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50.67%。 在城镇提升方面,安顺经开区坚持以人为本、以人兴城、以产兴城,持续推进城乡一体化、产城景融合发展,深入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提升城市形象,城镇化率从2016年的63%提升至现在的85%。 在农业提质方面,经开区结合实际,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探索出一条小而精、小而优的农业特色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子,有效守住了粮食安全、规模性返贫底线。 在旅游飞跃方面,经开区紧扣打造一流旅游城市战略定位,围绕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坚持文化赋能,增强游客集散功能,拓宽游览度假、休闲体验空间,形成了以幺铺镇、十里荷廊、阿歪寨、“你家院”等为核心的农文旅深度融合乡村旅游示范带,实现串珠成链。 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经开区深入推进大数据战略行动,围绕“东数西算”工程,全力推进贵州绿色算力(安顺)基地建设,迭代升级“011科创谷”,吸引注册企业200余家,累计实现产值47亿元、税收1.1亿元。上半年全区规上软件服务业收入8851.5万元,同比增速达96.9%。这些成绩的取得,为安顺经开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前8个月,海南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1846.3亿元

中国经济报导:今年以来,海南外贸呈现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这一趋势不仅体现了海南经济的韧性和活力,也彰显了海南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 海口海关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海南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1846.3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1.6%。这一增长数据充分说明了海南外贸的强劲动力。 在海南外贸的构成中,民营企业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据统计,前8个月,海南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达到了1111.7亿元,同比增长了36.7%,占到了海南进出口总值的六成以上。 与此同时,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为431.4亿元,增长8.6%,占比23.4%;国有企业进出口总额为298.8亿元,占比16.2%。这表明,海南外贸的多元化发展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海南企业积极抢抓对外开放的机遇,不仅巩固了传统市场,还在新兴市场的开拓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企业通过优化客户结构,与更多国家和地区开展了贸易往来。 具体来看,海南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联系加深,前8个月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出口总额达到了1055.3亿元,同比增长48.2%,占比达到了57.2%。 此外,海南对RCEP其他成员国的进出口总额为704.5亿元,增长39.4%,占比38.2%。其中,海南对东盟的进出口总额为391.6亿元,增长79.1%;对澳大利亚的进出口总额为234.1亿元,增长24.3%;对非洲的进出口总额为185.5亿元,增长105.8%。 在外贸方式上,海南以一般贸易为主,占比超过七成,且增速明显。 前8个月,海南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总额达到了1301.9亿元,同比增长44.2%;同期以保税物流方式进出口总额为288.7亿元,增长5.9%。这表明,海南外贸的多元化发展正在稳步推进。 此外,海南大宗能矿产品的进口也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前8个月,全省进口金属矿及矿砂总额达到了305.6亿元,同比增长45.5%;进口成品油总额为51.4亿元,增长116.6%。这些数据反映了海南在能源和矿产资源领域的需求持续增长。 在市县层面,前8月全省有13个市县进出口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儋州(含洋浦)、海口、三亚的外贸规模位列前三,分别实现了进出口总额879.5亿元、564.3亿元、186.8亿元。 这些数据表明,海南各市县在外贸发展上呈现出良好的协同效应,共同推动了海南外贸的稳步增长。

贵州通过三年的努力,完成316个骨干水源工程,建成2780公里的配套管网

中国经济报导:贵州省,作为中国唯一一个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其地理环境的特殊性给水利建设带来了诸多挑战。特别是在工程性缺水和区域性水资源短缺方面,问题尤为突出。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贵州省在2023年制定并印发了《贵州省水网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3—2025年)》,旨在通过三年的集中攻坚,从根本上解决贵州省水利建设中的水源、水网、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全面提升全省的供水保障能力,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在《攻坚行动方案》中,贵州省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实施步骤。计划通过三年的努力,完成316个骨干水源工程的建设,这将极大地增加贵州省的水资源储备。 同时,还将建成2780公里的配套管网,确保水资源能够高效、安全地输送到各个需要的地方。 此外,还将启动386个水网连通和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项目,以及建设改造3.54万公里的管网,以覆盖更广泛的地区,满足更多居民的生活用水需求。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贵州省将在水利信息化建设方面加大投入,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优化水资源调度体系,实现水资源的统一调度与分级管理。 这将有助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浪费,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应对水资源短缺的挑战。 在解决“近水不解近渴”等突出问题方面,贵州省将重点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骨干水源工程及配套管网建设,确保水源地的保护和开发与周边地区的用水需求相匹配。 推进大型水库和水网连通工程的实施,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让更多农村居民享受到安全、清洁的饮用水。 深化水利改革,通过改革水利投融资体制和水利工程水价形成机制,促进城乡供水一体化,让水资源更加公平地分配到各个地区。 加强水库运营管理和取用水管理,确保水利建设的“提质升级”,提高水利设施的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 通过这些综合措施,贵州省不仅将提升供水保障能力,还将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同时,这也将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推动贵州省实现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河北省“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

中国经济报导:近日,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省教育厅等16个相关部门联合发布了《河北省“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这一方案标志着河北省从今年开始,全面启动并实施为期三年的“体重管理年”活动,旨在通过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全面提升公众的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营造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部分人群体重异常状况。 在实施方案中,河北省明确了以下四个方面的15条具体措施,以期在三年内实现以下目标: 普及防控知识: 加强体重管理科学指导,推广“吃动平衡”、“三减三健”(即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等健康理念。 指导公众正确认识健康体重,科学动态管理体重,提高科学健康知识的传播力和可及性。 创新体重管理科普形式,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逐步扩大体重管理知识普及的覆盖范围。 建立省级体重管理专家库,提升体重管理科普能力,为公众提供专业、权威的健康信息。 动员社会参与: 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体重管理活动,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通过媒体宣传、社区活动、学校教育等多种渠道,提高公众对体重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关注重点人群: 对儿童、青少年、孕妇、老年人等重点人群进行重点关注,提供针对性的体重管理服务。 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这些人群的健康素养,预防体重异常状况的发生。 强化监测评估: 建立健全体重管理监测体系,定期对公众体重管理情况进行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优化体重管理策略,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在营造体重管理社会支持性环境方面,河北省将采取以下措施: 推广“一秤一尺一日历”(体重秤、腰围尺、体重管理日历),鼓励家庭、医疗卫生机构、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宾馆等配置体重秤,有条件的配置人体成分分析仪。 扩大健康小屋社区覆盖范围,加强社区活动场所、健身步道、骑行道、体育公园和多功能运动场地建设,为居民提供便捷的健身设施。 推进健康食堂、健康餐厅建设,在校园内避免售卖高盐、高糖及高脂食品,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行动,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通过这些综合措施,河北省致力于打造一个支持体重管理的良好社会环境,促进全民健康水平的提升。

《海南省健全废旧家电家具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实施方案》的出台

中国经济报导:近日,我国海南省商务厅联合其他9个部门共同印发了《海南省健全废旧家电家具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该方案旨在加快推进和完善海南省废旧家电家具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了到2025年底的目标,即构建“1+1+6+6+18+N”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具体来说,这包括在全省范围内建设1个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园、1个全省性再生资源回收信息综合平台、6个再生资源集散中心、6个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中心、18个分拣中心和N个中转站及回收服务网点。 通过这一体系,预计到2025年底,废旧家电回收量将达到120万台,废旧家电等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在县域覆盖率将达到95%以上,城乡覆盖率将达到80%以上。 展望到2027年底,废旧家电回收量预计较2025年增长15%,届时废旧家电回收网点将在县域实现全覆盖,城乡覆盖率将达到95%以上。 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实施方案》明确了五大主要任务: 建立健全回收网络:通过优化回收网络布局,提高回收效率,确保废旧家电家具等再生资源得到及时、高效回收。 培育多元化、规模化回收主体:鼓励和支持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再生资源回收,形成多元化、规模化的回收主体。 探索创新回收模式:结合海南省实际情况,探索创新废旧家电家具等再生资源回收模式,提高回收效率,降低回收成本。 畅通二手商品流通渠道:加强二手商品流通渠道建设,促进废旧家电家具等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 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加强行业监管,规范回收市场秩序,提高回收行业整体水平,确保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健康、有序发展。

第136届广交会即将在广州盛大开幕

中国经济报导:第136届广交会,这一全球瞩目的国际贸易盛会,即将于10月15日至11月4日在广州盛大开幕,并将分为三期进行。这一盛会的举办,不仅是对我国外贸经济的一次重要展示,也是全球商家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近日,为了应对广交会期间可能出现的客流高峰,白云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根据客流变化、高峰日期和时段预测情况,及时发布了口岸通关的“两公布一提示”,以确保广交会期间口岸通关顺畅,为参展商和观众提供便捷的服务。 据了解,目前白云机场口岸的国际航班售票订单呈现出明显的增长态势,涨幅在5%至20%之间不等。其中,外籍旅客的订单增长尤为显著,这表明广交会对于国际市场的吸引力正在不断增强。 白云边检站还透露,为了满足广交会期间的需求,口岸计划新增广州往返吉隆坡、广州往返曼谷等多对国际客运航班。预计在广交会期间,口岸日均航班数量将超过300架次,同比增幅高达39.7%,这一数字充分体现了广交会对国际航线的带动作用。 根据白云边检站的预测,广交会期间白云机场口岸的日均出入境客流量将达到4.4万人次,单日峰值可能超过4.6万人次,与第135届广交会相比,增长了15%。这一客流量的大幅增长,无疑对口岸的通关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具体到客流高峰的预测,入境客流的高峰预计将出现在10月13日、14日、20日和27日,而出境客流的高峰则预计将在10月18日、25日和11月1日。这些高峰日期的预测,对于白云边检站来说,意味着需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确保在客流高峰期间,口岸通关的顺畅和安全。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白云边检站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优化通关流程、增加查验通道、加强人员培训等,以确保广交会期间口岸的通关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也提醒广大参展商和观众,合理安排行程,提前了解通关政策,以便顺利参加广交会。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数字化发展带来的红利

中国经济报导:在当今这个数字化时代,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成果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能感受到数字技术带来的便捷和改变。然而,尽管数字化的发展成果处处可见、人人可及,但我们也必须正视一个现实,那就是数字化发展的不平衡现象依然存在。 为了缩小这一差距,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旨在提升群众的数字素养与技能,让更多的人能够共享数字化发展的成果。例如,为老年人开设了特色课程,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使用;在西部地区,打造了数字素养提升教育平台,为当地居民提供数字化技能培训;在农村地区,开展了各种技能培训活动,助力农民通过网络平台销售农产品,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 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普及,我们看到了许多令人欣喜的场景。农民们通过网络直播间销售农产品,不仅拓宽了销售渠道,也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订票、打车,享受到了更加便捷的出行服务;残疾人士通过辅助设备,也能参与到数字生活中来。这些变化,即使在一些偏远地区,也逐渐成为常态。 数字乡村建设、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行动等政策的推动下,农村、偏远地区的群众,以及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正加速融入网络社会。他们不再是被动的旁观者,而是成为了数字化发展的积极参与者和受益者。 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当前数字化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仍然存在。不同群体在数字资源获取、运用等方面的素养与技能鸿沟,不仅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也制约了社会的整体发展。因此,弥合这些鸿沟,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提升全民数字素养和技能”的目标。自规划发布以来,近3年的时间里,各地积极响应,出台了一系列有效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建设数字无障碍环境、提供普惠包容的公益服务、开展数字化技能培训等,旨在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数字化发展带来的红利。 总之,提升全民数字素养和技能,是推动社会进步、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我们相信,在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数字化发展的不平衡现象将得到有效缓解,全民共享数字化发展成果的目标必将实现。

202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发布会隆重举行

中国经济报导:由全国工商联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发布会于12日在美丽的甘肃兰州隆重举行。此次盛会吸引了众多企业家、专家学者和媒体的关注,共同见证了我国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 在发布会上,正式发布了“202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2024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以及“2024中国服务业民营企业100强”三大榜单。其中,京东集团、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恒力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浙江荣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荣登“202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彰显了我国民营企业的强大实力和影响力。 与此同时,会议还发布了《202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分析报告》。报告全面分析了民营企业500强的经营状况和发展趋势,揭示了我国民营经济在新时代背景下所展现出的良好态势。 报告显示,2023年,民营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总额达到41.91万亿元,较上年增长5.22%,显示出我国民营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依然保持着稳健的增长势头。资产总额达到49.85万亿元,同比增长7.64%,进一步证明了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支柱地位。税后净利润为1.69万亿元,同比增长2.97%,表明民营企业的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值得关注的是,共有30家民营企业500强入围今年的《财富》世界500强榜单,这充分体现了我国民营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制造业企业数量占500强比例为66.40%,连续三年实现提升,显示出我国制造业的强大实力。 在研发投入方面,民营企业500强实际填报企业的研发费用总额达到1.05万亿元,研发人员总数102.38万人,平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2.66%,这表明我国民营企业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社会责任方面,民营企业500强纳税总额达1.29万亿元,同比增长3.11%,为我国财政收入做出了重要贡献。就业总人数达到1065.75万人,户均2.13万人,为我国就业市场提供了大量岗位。 此外,民营企业500强中,有67.00%的企业参与了“万企兴万村”行动,积极助力乡村振兴;有85.80%的企业参与了各种形式的社会捐赠活动,展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有47.20%的企业已规范披露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信息,体现了企业对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重视。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银团贷款业务管理办法》

中国经济报导: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于12日正式对外发布了《银团贷款业务管理办法》。该办法的出台,旨在进一步推动银团贷款市场的活跃,释放出更多的信贷资源。 根据该办法,银行将被允许将银团贷款的余额或承贷额部分进行转让,但转让的形式仅限于未偿还的本金和利息整体按比例拆分。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相关司局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一举措将有助于进一步活跃银团贷款二级市场,从而释放出大量沉淀的信贷资源。 银行在开展银团贷款业务时,应严格遵守相关监管规定,并在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等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认可的信贷资产登记流转平台进行事前集中登记,同时开展转让交易。 与此同时,《银团贷款业务管理办法》还对银团筹组模式进行了丰富和优化,旨在提升开展银团贷款业务的便利性。 具体来看,该办法纳入了分组银团模式,改变了当前银团模式较为单一的现状,从而激发了银行开展银团贷款业务的积极性。 该负责人进一步介绍,分组银团模式允许银行通过期限、利率等贷款条件对客户进行分组,在同一银团贷款合同中向客户提供不同条件的贷款。通常情况下,分组银团贷款的组别不超过三个,且各组别原则上需要两家或两家以上银行参与。若仅有一家银行参与的组别,则不得超过一个,并且必须设置统一的代理行。 这一创新举措的出台,无疑将为我国银团贷款市场带来新的活力,有助于优化信贷资源配置,提高银行贷款业务的灵活性和效率。同时,也有利于降低银行的风险,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

截至10月8日,塔里木油田光伏项目今年累计发电量突破10亿千瓦时

中国经济报导:截至10月8日,塔里木油田在今年的光伏项目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累计发电量已经突破10亿千瓦时,达到了10.37亿千瓦时,这一数字不仅超过了去年全年的光伏发电总量,也标志着塔里木油田在新能源领域的重大突破。 经过精确的测算,这10亿千瓦时的电能相当于21万吨标油,或者说是30万吨标煤的替代量。这一成就不仅有效改善了当地的电力结构,还为推动本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回顾2023年3月,塔里木油田迎来了历史性的时刻——首座对外清洁供能新能源场站——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的1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一次性并网成功。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塔里木油田在新能源领域的“光速”发展。 随后,塔里木油田在巴州、喀什两地相继建成了4座总装机规模达到130万千瓦的集中式光伏电站,使塔里木油田的光伏项目装机规模晋级到了“百万”梯队。这一规模占中国石油在运光伏项目装机规模的1/4,全年最大绿电生产能力达到了24亿千瓦时。 除了集中式光伏电站,塔里木油田还在各生产场站、油气单井等地建成了总装机规模为6.32万千瓦的分布式光伏电站。 这些由阳光转化而来的10亿千瓦时电能中,有6%被油田自发自用,替代了以往依赖的网电等供能方式,有效降低了电网负荷。 剩余的94%则全部对外输送供应,不仅降低了塔里木油田自身的能耗及碳排放,也为千家万户带来了光明。 塔里木油田充分利用新疆丰富的“风光”资源优势,正在加紧建设环塔里木盆地千万千瓦的“沙戈荒”新能源基地。 今年8月,位于库尔勒市上库高新区的130万千瓦光伏项目全面开工。这个项目的建成,将使光伏装机规模达到260万千瓦,进一步巩固塔里木油田在新能源领域的领先地位,为我国新能源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Mission News Theme by Compete The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