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报导:10月7日,对于深中通道而言,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它迎来了通车的第100天。广东省交通集团发布的数据显示,在这100天的日子里,深中通道的总车流量已经达到890万车次。 特别是在国庆黄金周期间,从10月1日到10月7日,深中通道的总车流量约为106万车次,其中10月1日的车流量更是达到了15.5万车次,创下了自开通以来的单日新高,充分展现了深中通道的巨大吸引力。 深中通道作为连接珠江东岸的“深莞惠”城市群与西岸的“珠中江”城市群之间唯一的公路直连通道,自通车以来,车流量始终保持在一个高位水平,成为了粤港澳大湾区交通网络中的“新顶流”。它的开通,不仅极大地缩短了两大城市群之间的时空距离,也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根据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得益于深中通道带来的庞大客流,国庆黄金周期间(截至7日12时),中山市累计接待游客达到了341.38万人次,较2023年按可比口径上升了102.36%,旅游收入达到了19.68亿元。 这一数据充分证明了深中通道对区域旅游经济的推动作用。 广州广之旅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自深中通道开通以来,它一直受到游客的热烈追捧。深中通道正在重塑粤港澳大湾区的旅游市场格局。 目前,无论是传统旅行社、旅游团,还是各类网络流量,都对深中通道给予了极高的关注。这一现象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之间的旅游资源整合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也为旅游业的创新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在通车100天之际,深中通道不仅显著提升了跨珠江口通道的通行能力,加快了珠江口两岸经济、社会、文化各要素的流动,实现了人畅其行、物畅其流。同时,它也将粤港澳大湾区加快融合发展的步伐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深中通道的“大桥经济”效应正在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了更多的合作空间、发展空间和想象空间。未来,随着深中通道的持续运营和区域合作的不断深化,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
中国经济报导
中国经济报导:宁夏国资委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奋力实现全年发展目标“百日攻坚战”的工作部署,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指导督促全区国有企业紧紧围绕全年目标任务,持续用力、精准发力,找差距、补缺口、赶进度,努力推动国有企业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确保实现国有企业年度经营目标和全年任务。 一是对照全年目标,做好任务分解。国资委坚持每月跟进企业经济运行情况,指导企业将年度经营目标按月分解,制定详细的月度目标任务完成计划。通过实行月分析、月通报制度,对经营指标完成增速缓慢的企业及时下发提示函,压实企业主体责任,确保全年经营目标任务不折不扣完成。 二是围绕主要指标,做好评估分析。国资委加强对企业主要经营指标的评估和实际经营情况的分析比对,指导各企业围绕收入、利润、劳动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额等关键经济指标,结合市场环境、大宗商品价格等外部因素和企业自身实际,精准评估全年目标任务。同时,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预警监测,防范经营风险,找准影响经济指标的堵点,指导企业加强市场形势研判,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力求分析更科学、评估更准确、研究更透彻、对策更精准、成效更明显。 三是瞄准任务目标,赶进度补缺口。国资委建立健全经济运行监测分析机制,每月组织企业负责人召开经济运行情况专题会议。对于评估可完成目标任务的企业,要求其主动寻找增量,为自治区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对于完成困难的企业,指导企业深入查找差距和薄弱环节,及时采取有效对策措施,制定详细的进度追赶计划,提出具体的弥补措施,实现重点突破,确保全年任务目标的实现。 四是细化工作举措,动态调整措施。国资委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和企业经营情况,分析经济指标变化原因和存在问题,针对性地安排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任务。同时,指导企业根据缺口大小和剩余时间动态调整措施,确保各项措施取得实效。通过细化工作举措,国资委不断优化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为全区国有企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中国经济报导:近日,随着龙潭隧洞2号支洞上游与1号支洞下游的顺利贯通,滇中引水工程楚雄8标段龙潭隧洞的历时4年7个月的艰苦施工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这一重大进展标志着滇中引水工程建设取得了突破性成就,为我国水资源调配和区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龙潭隧洞,这条蜿蜒于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市和武定县之间的地下长廊,全长14.037公里,是滇中引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隧洞分为楚雄7标和8标两个标段进行施工,其中楚雄8标龙潭隧洞全长10.168公里。 隧洞的最大埋深达到385米,设计流量为每秒100立方米,其断面型式为马蹄形,净空尺寸为8.26米乘以8.96米。隧洞的前段地质为“滇中红层”泥质岩夹砂岩,后段则主要为昆阳群白云岩、板岩等,其中软岩及断层带约占61%,断层发育,围岩条件总体较差,四类、五类围岩合计约占62%。 自2020年3月10日进洞施工以来,项目部面临着运输难度大、地质复杂、隧洞单工作面长距离钻爆掘进、工程地质复杂、特殊地质类型多、隧洞围岩稳定条件总体差等一系列重难点问题。 为了确保施工顺利进行,项目部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超前地质预报、安全监测、动态调整施工参数等,严格控制隧洞变形,不断优化施工工法。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严格遵循“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勤测量”的隧道施工原则,强化工序衔接,确保了施工质量和安全。 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项目部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发扬了不怕困难、勇于创新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 在隧洞施工过程中,项目部还注重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引进了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通过加强现场管理和质量控制,确保了隧洞的施工质量和安全。
中国经济报导:在近日举行的“西藏电力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上,西藏电力行业的辉煌成就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自2015年西藏首次实现“藏电外送”以来,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西藏电力发展迈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截至今年8月30日,西藏已累计外送清洁能源高达146亿千瓦时,这一数字不仅彰显了西藏电力资源的丰富,也体现了西藏电力事业对国家能源结构的积极贡献。 这些清洁能源的输送覆盖了我国华东、华中、华北、西北、西南等广大地区,为受电省份提供了稳定、清洁的电力供应。据统计,这些电力输送助力受电省份减少了标煤使用约448万吨,有效降低了碳排放,减排二氧化碳约1117万吨、二氧化硫约34万吨,对改善我国大气环境质量、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西藏电网经历了快速的发展。截至今年8月,西藏电网累计完成建设投资近856亿元,电力总装机容量达到了681.9万千瓦,较2012年增长了579.8万千瓦。这一增长速度充分展示了西藏电力事业的蓬勃生机和巨大潜力。 在能源结构上,西藏形成了以水电为主,地热、风能、太阳能等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新体系。这一体系不仅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也增强了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500千伏为主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统一电网已经建成,为西藏电力事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了满足农牧区用电需求,西藏电力部门实施了一系列惠民工程。通过无电地区电力建设改造、“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两年攻坚战’”以及“西藏‘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电网建设”等项目,西藏主电网供电范围从2012年的40个县(区)扩大到2023年的74个县(市、区)和主要乡镇。供电人口也从175万增加到350多万人,供电可靠率提升到99.48%,极大地改善了农牧区的用电条件。 在满足高原经济社会发展用电需求的基础上,西藏电力部门逐步打通了电网丰水期藏电外送通道。目前,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等一批重点工程正在加快推进中。同时,西藏高海拔特高压直流输电、大规模新能源并网等领域也在有序探索技术突破,为西藏电力事业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国经济报导:作为我国国家水网的核心和主干,南水北调工程承载着巨大的战略意义。该工程规划覆盖的受水区面积达到145万平方公里,涉及的人口数量高达约5亿人。这一宏伟的工程,旨在实现从南到北,同饮一江水的美好愿景。 当我们从高空俯瞰,先期建成通水的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宛如两条蜿蜒的巨龙,自南向北,从繁华的城市延伸至宁静的乡村,形成了一张带状水网。这张水网覆盖了京津冀、豫苏鲁皖7个省市,初步构建起了一张优化水资源配置的跨流域、跨区域的骨干水网。 截至目前,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已累计输水752亿立方米,为1.85亿人带来了福祉。 这一壮举不仅改善了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地区的水资源条件和水资源承载能力,更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水资源支撑和水安全战略保障。 南水北调工程,作为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民生工程,不仅解决了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还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确保了工程在满足人民群众用水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展望未来,南水北调工程将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为我国水资源配置、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安全保障提供有力支撑。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中,南水北调工程必将成为我国水网建设的重要里程碑,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中国经济报导:10月10日,商务部服贸司的负责人在介绍今年前8个月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情况时,透露了一系列令人鼓舞的数据。他指出,从2024年1月份至8月份,我国服务贸易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服务进出口总额达到了48865.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14.3%。 这一增长速度不仅超过了去年同期,也显示出我国服务贸易的强劲发展势头。 具体来看,服务贸易的出口总额为20058.4亿元,同比增长了13.3%,而进口总额为28807.2亿元,同比增长了15.1%。尽管进口总额超过了出口,但服务贸易逆差仅为8748.8亿元,这一逆差规模相对较小,表明我国服务贸易的平衡性在逐步改善。 在服务贸易的细分领域,以下特点尤为突出: 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持续增长:在1月份至8月份期间,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总额达到了18973.7亿元,同比增长了4.4%。其中,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10772亿元,增长3.1%,特别是在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领域的增长尤为显著,增幅分别为13.8%和10%。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口8201.7亿元,增长6.2%,其中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其他商业服务的增长速度分别为35%和12.7%。这表明我国在知识密集型服务领域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旅行服务增长迅猛:旅行服务在1月份至8月份的进出口总额达到了13336.4亿元,同比增长了45%,成为服务贸易中增长最快的领域。这一增长不仅反映了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也展示了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的教授陈建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对今年前8个月我国服务贸易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这份成绩单充分展示了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潜力巨大、竞争优势持续增强。 陈建伟进一步分析道,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持续增长,不仅表明我国在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而且也反映了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增强。此外,旅行服务的迅猛增长,一方面体现了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也展示了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在国际旅游市场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中国经济报导:根据最新的机构数据,自6月19日至10月7日,我国A股市场呈现出一片繁忙的并购重组景象。在这段时间内,共有126家上市公司作为收购方首次对外披露了规模以上的并购重组案例,这些案例的交易作价均超过了亿元大关。这些并购重组案例的交易金额总计达到了2347.83亿元,显示出资本市场的高度活跃和投资者对于并购重组的热情。 在这126例并购重组案例中,有5例达到了重大资产重组的标准,交易金额共计1245.67亿元,这一数字占总交易金额的53.06%。这些重大资产重组案例往往涉及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对于推动行业整合和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与此同时,中国人民银行于10月10日发布了重要公告,宣布决定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Securities, Funds and Insurance companies Swap Facility,简称SFISF)”。这一新工具的首期操作规模达到了5000亿元,并且根据市场情况,操作规模还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性。从即日起,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可以开始申报参与这一互换便利机制。 专家们普遍认为,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首个专门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正式落地。这一工具的设立,旨在增强资本市场的韧性,有效抑制“羊群效应”等顺周期行为,从而维护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此举并不会扩大基础货币投放规模,因此不会对货币政策的整体方向产生重大影响。 具体来说,SFISF的设立将有助于以下方面: 提升资本市场流动性:通过互换便利机制,可以为证券、基金、保险公司提供更多的流动性支持,有助于缓解市场资金紧张状况。 促进市场稳定:通过抑制顺周期行为,可以避免市场出现过度波动,维护市场的长期稳定。 支持实体经济:通过支持资本市场的发展,可以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促进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随着“并购六条”政策的实施和SFISF的创设,我国资本市场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共同推动下,预计未来A股市场的并购重组活动将更加活跃,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中国经济报导:当地时间10月10日,世界贸易组织(WTO)发布了最新的《全球贸易展望和统计》报告,对全球贸易形势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预测。报告显示,2024年上半年全球货物贸易量预计将同比增长2.3%,这一增长速度略高于此前预测的2.1%。同时,报告预测今年下半年和2025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将继续保持复苏态势,预计2024年全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将增长2.7%,这一数字略高于之前预测的2.6%。 在发布报告的同时,世贸组织总干事伊维拉表示,尽管全球贸易正在逐步复苏,但仍然需要警惕潜在的风险。他指出,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局势持续紧张,这可能会间接影响全球能源成本和航运路线,从而对全球贸易产生不利影响。 具体到地区贸易情况,报告预测,2024年欧洲地区的出口额将下降1.4%,进口额将下降2.3%。这一预测主要受到该地区汽车和化工行业出口下滑的影响。汽车行业因供应链中断和需求减弱而面临挑战,化工行业则受到原材料价格上涨和需求减少的双重压力。 与此同时,亚洲地区的出口额预计将增长7.4%,这一增长速度远超其他地区。在中国、新加坡和韩国等经济体的推动下,亚洲地区今年上半年的出口表现强劲,实现了反弹。这些经济体在电子、机械和化工产品等领域的出口增长,为亚洲地区的整体出口增长提供了动力。 在服务贸易方面,报告认为,短期来看,全球服务贸易的增速将高于货物贸易。2024年第一季度以美元计价的服务贸易额同比增长了8%,这一增长速度表明服务贸易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预计第二季度服务贸易仍将保持相对强劲的增长势头。 总体而言,世贸组织的这份报告为全球贸易的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报告的发布不仅有助于各国政府和企业了解全球贸易的走势,也为全球贸易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数据支持。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的背景下,全球贸易的稳定增长对于促进全球经济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经济报导:在资本市场中,并购重组一直是企业扩张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近期,随着“并购六条”政策的发布,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一系列并购案例接连涌现,显示出资本市场的新动向。 秦川物联拟与派沃特“联姻”,百傲化学拟跨界并购半导体设备公司,光智科技拟收购先导电科股份……这些并购案例不仅丰富了市场内容,也体现了企业对于产业升级和转型的强烈意愿。自“并购六条”发布以来,并购重组市场活跃度进一步提升,成为资本市场的一大亮点。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并购六条”进一步激发了上市公司并购的热情。这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为并购重组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有望掀起新一轮并购重组的热潮。 在产业并购方面,具备产业逻辑、基于产业链上下游整合的并购重组成为当前市场的主流。这种并购模式有助于产业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 以10月9日奥特维发布的公告为例,公司拟使用自有和自筹资金3.61亿元收购松瓷机电少数股东持有的松瓷机电33.21%股权。此举旨在增厚上市公司收益、增强公司控股子公司无锡松瓷机电有限公司管理层与上市公司整体业务的协同效应。 除了奥特维之外,富乐德筹划收购半导体产业相关资产、光智科技拟收购先导电科等,这些案例都是产业并购的最新例证。这些并购行为不仅有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也有利于推动整个产业链的优化升级。 北京海润天睿(深圳)律师事务所主任唐申秋表示,一系列政策如“并购六条”大力支持上市公司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进行并购重组。这包括开展基于转型升级等目标的跨行业并购,将推动上市公司向“新”而行,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可以预见,未来将有更多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来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将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随着政策的不断优化和市场环境的逐步完善,并购重组市场有望迎来更加繁荣的景象。
中国经济报导:在全国范围内,公共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正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了更好地发挥公共数据的价值,全国多地正在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步伐。 国家数据局数据资源司司长张望在10月10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透露,近年来,北京、上海、福建、江苏、浙江、海南、贵州等地,以及人社、气象、电力等相关部门单位,都在积极探索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模式。 在这些地区中,安徽、海南、成都、青岛等地已经制定出台了授权运营的专项制度或专项政策,旨在推动公共数据资源的有效利用。目前,全国已有数十个省(市)上线了运营平台或运营专区,为公共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具体到各地的情况,上海作为我国金融中心,在公共数据开放方面走在了前列。上海证券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上海正不断推进公共数据开放,建立完善分级分类开放制度,确保公共数据开放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其中,上海数据交易所作为上海市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的重要平台,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构建完善的数据流通交易体系,上海数据交易所为公共数据产品提供了登记、合规评估、挂牌、交易撮合、签约等服务。这一体系不仅保障了公共数据流通的合规性,也为公共数据利用的实践路径提供了有效探索。 以下是上海数据交易所的一些具体举措: 公共数据产品登记:上海数据交易所对公共数据产品进行登记,确保数据来源的合法性和数据质量的可靠性。 合规评估:对公共数据产品进行合规性评估,确保数据产品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挂牌交易:为公共数据产品提供挂牌交易服务,促进数据产品的流通和交易。 交易撮合:为数据供需双方提供交易撮合服务,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 签约服务:为数据交易双方提供签约服务,保障交易安全。 通过这些举措,上海数据交易所为公共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有力保障,有效推动了公共数据在金融、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的应用。
中国经济报导:10月10日,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副司长肖露在商务部举办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就我国外贸形势进行了详细阐述。她指出,今年以来,我国外贸运行整体呈现出稳中有进的态势,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以下是1月份至8月份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的三个主要特点: 首先,进出口规模再创新高。1月份至8月份,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了28.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这一增速超过了疫情前(2019年)同期的增长速度,增长了超过40%。同时,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数量也达到了63万家,同比增长了8.8%。 其次,国际市场更加多元化。我国在持续深化与传统市场的贸易合作的同时,也与新兴市场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密切。1月份至8月份,新兴市场在我国整体进出口中的比重提升至64.6%。其中,对东盟、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出口分别增长了10%和7%,对欧盟、美国、中国香港的进出口分别增长了1.1%、4.4%和13.3%。 第三,贸易新动能加速释放。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品牌价值不断提升,绿色低碳产品市场前景广阔。目前,我国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已出口至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此外,跨境电商发展迅速,经营主体超过12万家,跨境电商平台商品品类和服务功能也在不断拓展。 尽管当前我国外贸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地缘政治和贸易保护的影响仍在持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但肖露副司长表示,我们有信心继续做好下一阶段的工作。这种信心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全球贸易整体处于复苏进程中。国际组织普遍预测,2025年全球贸易需求将保持增长态势。 二是我国外贸综合竞争力在持续提升。我们拥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多元的市场布局、灵活的业态模式、不断加快的绿色化、数字化进程,以及越来越多的自贸协定伙伴,这些都将为我国外贸发展贡献新的增量。 三是政策空间充足。商务部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各项部署,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外贸企业纾困解难、保驾护航,更好释放外贸新动能。 展望未来,肖露副司长表示,我国将继续释放更多开放红利,为贸易伙伴带来更加广阔的市场机遇,共同促进全球贸易的繁荣发展。
中国经济报导:中国商业联合会近日发布了最新的市场分析报告,其中揭示了10月份中国零售业的景气指数情况。根据报告显示,10月份中国零售业景气指数达到了51.4%,这一数字较上一个月上升了0.8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呈现出较大幅度的上升态势。这一积极的增长趋势,无疑为中国零售业的未来发展注入了信心和动力。 在行业分类方面,报告进一步细化了景气指数的分布情况。具体来看,商品经营类指数环比上升了0.7个百分点,显示出零售企业在商品销售方面的活跃度和市场需求的增长。与此同时,租赁经营类指数的环比增幅更为显著,上升了3.3个百分点,这表明租赁市场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这一系列数据的背后,反映出了近期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显著成效。这些政策措施力度大、针对性强,旨在通过多种手段刺激国内消费市场,提振消费者信心,从而带动零售企业的盈利增长预期明显回升。 具体来说,国家在财政、税收、金融等多个领域推出了支持措施,包括减税降费、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内需等。这些措施不仅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还提高了消费者的购买力,从而促进了零售业的整体增长。 例如,减税降费政策直接减轻了企业的负担,使得企业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中,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同时,优化营商环境则为企业提供了更加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激发了企业的创新活力。 在金融领域,国家通过降低贷款利率、提供专项信贷支持等方式,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这些措施共同作用,有效刺激了消费市场的活力,提升了消费者的消费意愿。 此外,国家还通过举办各类促销活动、鼓励消费升级等方式,进一步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热情。这些举措不仅带动了零售企业的销售增长,也促进了相关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综上所述,10月份中国零售业景气指数的上升,是国家政策措施成效的直观体现。随着这些政策措施的持续深入,预计未来中国零售业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经济报导:近期,金融市场的动态引起了广泛关注。继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城商行)纷纷下调存款利率之后,多家民营银行也加入了这一行列,下调幅度集中在10至30个基点。这一系列的动作在金融界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尤其是对于存款利率敏感的投资者来说,这一变化无疑是对他们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 在众多民营银行中,微众银行、网商银行、振兴银行、众邦银行等均宣布了对部分期限定期存款利率的下调。这些银行下调存款利率的举措,一方面反映了金融市场的整体趋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应对市场竞争和资金成本的压力。 以华通银行为例,该行于10月1日发布公告,宣布对部分期限的存款利率进行调整。具体来看,个人和单位的活期存款利率被调整为0.15%,而5年期个人存款的挂牌利率则调整为3%。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下调之前,华通银行的5年定期存款挂牌利率为3.2%,下调幅度达到了20个基点。 与此同时,部分民营银行还对大额存单的利率进行了下调,降幅最高达到了50个基点。尽管大额存单的利率有所下调,但这并没有影响投资者对其的热情。相反,不少中长期的大额存单产品额度均显示为“售罄”,显示出投资者对于这类产品的强烈需求。 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有多方面。首先,随着存款利率的下调,投资者在传统存款产品上的收益预期降低,因此寻求更高收益的产品成为必然选择。其次,大额存单通常具有较高的利率,且具有一定的期限限制,这使得它们成为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追求稳定收益的理想选择。 此外,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金融产品的多样化,投资者对于金融产品的认知和选择也更加成熟。他们更加注重产品的综合收益、风险控制和流动性等因素,而大额存单恰好满足了这些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