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中国经济报导

9月份中国公路物流市场的表现,为行业的发展注入了信心

中国经济报导: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网站最新发布的消息,2024年9月份,中国公路物流运价指数呈现出稳步上升的态势,达到了104.4点,较上一个月的104.23点回升了0.17%,与去年同期相比,则回升了1.44%。这一指数的回升,反映出我国公路物流行业的整体运行状况在逐步改善,同时也显示出市场对于未来发展的信心。 从周指数的走势来看,9月份的前三周,运价指数环比呈现回升趋势,显示出市场需求的稳步增长。然而,到了第四周,运价指数环比出现了回落,这可能与季节性因素、市场调节以及部分区域线路的拥堵有关。 在分车型指数方面,各车型指数在9月份均环比小幅回升,同比去年也继续呈现回升态势。具体来看: 以大宗商品及区域运输为主的整车指数为104.7点,较上一个月回升了0.20%,比上年同期回升了1.64%。这表明大宗商品运输市场在需求增加的推动下,运价有所上涨。 零担指数中,零担轻货指数为102.9点,比上月回升了0.01%,比上年同期回升了0.48%;零担重货指数为104.7点,比上月回升了0.24%,比上年同期回升了1.72%。这显示出零担运输市场也在逐步回暖,尤其是重货运输市场的需求增长更为明显。 综合分析9月份的公路物流市场,我们可以看到以下积极变化: 经济运行保持恢复向好,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市场迎来传统生产旺季叠加十一假期提前备货,在多重积极因素拉动下,市场需求持续回暖。 随着高温多雨、洪涝等天气因素的逐渐消散,运力供给相对小幅增长,供需两端同步恢复,市场活跃度有所提升。 运价指数在年内较高水平下继续回升,显示出市场对于未来发展的乐观预期。 从季度内看,7-9月公路物流运价指数连续三个月回升,逐步回升至年内较高水平。尽管7-8月公路市场整体偏弱运行,但受高温多雨、台风洪涝等恶劣天气影响,部分区域线路阻断或绕行,导致价格有所上涨。进入9月,天气因素影响减弱,在市场调节积极变化推动下,运价延续小幅上涨趋势,但增幅有所收窄。

2024年第五期人民币国债将有助于加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中国经济报导:据财政部官方网站最新发布的消息,为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我国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金融市场布局,满足国内外投资者对于人民币资产的需求,财政部已经根据相关工作安排,决定于10月16日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发行2024年第五期人民币国债。此次发行的国债将有助于加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同时为投资者提供更多元化的投资选择。 根据公告,本次人民币国债的发行规模为80亿元人民币,这一规模既体现了我国政府对香港金融市场的重视,也符合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市场需求的实际情况。具体的发行安排,包括发行期限、利率水平、发行价格等关键信息,将由香港金融管理局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CMU)正式公布。 此次发行的人民币国债,将面向香港及国际投资者开放,包括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国债的发行将为投资者提供一种安全、稳定的投资渠道,同时也有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增强人民币在全球金融市场中的影响力。 财政部表示,此次国债的发行将严格按照国际惯例和市场规则进行,确保发行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同时,财政部也将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发行策略,以适应市场变化和投资者需求。 香港金融管理局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CMU)作为香港金融市场的核心基础设施,将为本次国债的发行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CMU将负责国债的登记、结算和清算工作,确保国债发行过程的顺利进行。 此次国债的发行,不仅是对香港金融市场的一次重要补充,也是我国财政政策与香港金融市场互动的又一例证。通过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国债,财政部将继续加强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金融合作,共同推动两地金融市场的繁荣发展。 总之,2024年第五期人民币国债的发行,将是我国在香港金融市场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加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期待着香港金融管理局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CMU)能够及时公布详细的发行安排,以便投资者能够充分了解并参与此次国债的认购。

国家统计局:有26种产品的价格在9月下旬较9月中旬有所上涨

中国经济报导:国家统计局网站于10月9日发布最新消息,根据对全国流通领域9大类50种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的全面监测分析,以下是2024年9月下旬与9月中旬相比的具体价格变动情况: 在监测的50种重要生产资料中,有26种产品的价格在9月下旬较9月中旬有所上涨,这表明部分行业和领域的生产成本有所增加,可能受到原材料价格上涨、市场需求旺盛等因素的影响。具体来看,以下是一些价格上涨的产品类别和具体品种: 化工产品:如塑料、橡胶、合成纤维等,价格上涨的原因可能与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原材料供应紧张有关。金属产品:如钢铁、铜、铝等,价格上涨可能与国内外市场需求增加、生产成本上升有关。建筑材料:如水泥、玻璃、木材等,价格上涨可能与原材料成本上升、运输成本增加有关。农产品:如粮食、食用油、肉类等,价格上涨可能与季节性因素、天气变化、生产成本上升有关。与此同时,也有21种产品的价格在9月下旬较9月中旬有所下降,这反映出部分行业和领域的市场竞争加剧,或者生产成本得到有效控制。以下是一些价格下降的产品类别和具体品种: 纺织原料:如棉花、化纤等,价格下降可能与国内外市场需求减弱、库存积压有关。机械设备:如汽车、家电、电子产品等,价格下降可能与市场竞争加剧、促销活动增加有关。能源产品:如煤炭、天然气等,价格下降可能与供应充足、国际市场价格走低有关。此外,还有3种产品的价格在9月下旬与9月中旬持平,这表明这些产品的市场供需相对稳定,价格变动不大。 总体来看,9月下旬与9月中旬相比,我国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价格上涨和下降的产品数量基本相当。这要求相关部门和企业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合理调整生产计划和经营策略,以应对市场变化带来的挑战。同时,政府也应加强宏观调控,稳定市场价格,保障民生需求。

9月份中国电商物流指数的回升,体现了电商物流行业的整体增长态势

中国经济报导: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网站最新发布的数据,2024年9月份,中国电商物流指数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达到了114.4点,较上一个月的114.2点回升了0.2点。这一指数的回升,反映了我国电商物流行业的整体运行状况持续向好。 在分项指数方面,多个指标均有所上升,显示出电商物流行业的活力和增长潜力。具体来看: 总业务量指数:9月份,电商物流总业务量指数为131.2点,较上月提高了0.7点,显示出电商物流总业务量的持续增长。在全国范围内,所有地区的总业务量指数均有所上升,其中东北地区升幅最大,达到了0.9个点。 农村业务量指数:农村电商物流业务量指数在9月份为129.4点,比上月回升了0.5点。这一回升表明,农村电商物流市场正在逐步回暖,西部地区回升幅度最大。值得一提的是,东部地区农村电商总业务量指数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达到了130.1点。 履约和时效指数:9月份,电商物流企业服务能力继续提升,物流时效指数和履约率指数分别回升了0.1点和0.3点,保持在较高水平。满意度指数虽然略有回落,但仍处于指数发布以来的高位,达到103.5点,表明消费者对电商物流服务的满意度保持基本稳定。 库存周转率、实载率指数:在节日消费增长的带动下,企业库存周转加快,电商物流企业库存周转率环比上升了0.4点。实载率指数也同步上升,较上月提升了0.2点。这些指标的提升,反映出电商物流行业在提高运营效率方面的努力。 人员指数和成本指数:9月份,人员指数保持不变,显示出电商物流行业在人力资源方面的稳定。成本指数小幅上升了0.3点,但整体上企业经营状况保持稳定。 综上所述,2024年9月份中国电商物流指数的回升,不仅体现了电商物流行业的整体增长态势,也表明了行业在提高服务效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运营成本等方面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电商行业的持续发展,预计未来电商物流行业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山东省省级党政机关集中统管公务用车调度使用管理办法》出台

中国经济报导:在2023年度的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中,山东省审计厅对103个省级部门所属的837个预算单位的公务用车管理及运行维护费支出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审查。审计发现,省级公务用车管理存在沟通协调机制不健全、编制核定不完整、统一管理力度不够等问题。具体表现在部分集中统管公务用车未入账、使用率低、车辆运行维护费管理不严格、车辆监管存在漏洞等方面。 针对这些问题,审计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建议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省财政厅加强沟通协调,严格履行公务用车管理职能,建立完善的公务用车定期对账机制,强化集中统管公务用车的精细化管理。为了落实这一整改要求,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和省财政厅联合出台了《山东省省级党政机关集中统管公务用车调度使用管理办法》。该办法从从严统管车辆编制和标准管理、合理控制统管实体车辆数量、规范优化统管车辆调度使用流程、强化监督检查等方面提出了务实举措。 同时,为了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公务用车管理,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和省财政厅还开展了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系统与省公务用车管理平台的全口径车辆数据核对工作。这一举措旨在构建部门间常态化对接沟通和数据共享机制,为公务用车管理的规范化和加强提供坚实的基础。 参加全运会专职审计工作 为推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和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广东赛区的筹备工作,广东省审计厅选派了审计人员驻广东赛区进行专职审计工作。审计人员的主要任务是确保赛事筹备工作的顺利进行,从源头堵塞管理漏洞。 审计人员制定了《内部审计工作实施办法》作为审计监督的实操手册,并参与并督促出台了《财务管理制度》、《经费支出管理办法》、《政府采购管理办法》、《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公务租车出行管理规范(暂行)》等一系列财务管理与内控制度办法。此外,还举办了政府采购业务与风险防范培训班,通过案例分析,教育全体驻会人员和招标代理机构廉洁自律、规范流程、防范风险。 审计人员通过日常监督、实地走访、督办调研等方式,及早发现问题苗头,及时发出审计提醒函,并在部室联席会议和主任办公会议上定期通报审计情况。在问题处理上,审计人员把问题当课题研究,充分考虑粤港澳三地的不同情况和特定条件,注重从体制机制层面打通筹办过程中的堵点和难点,促进三地交往、交流和交融。这些工作的开展,为保障全运会和残运会的顺利举办提供了有力的审计保障。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四川省泸州市召开全国再生稻现场推进会

中国经济报导:10月10日,在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联合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四川省泸州市举办了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全国再生稻现场推进会。此次会议旨在深入探讨再生稻生产的先进经验,展示科技创新成果,并就如何进一步提升再生稻的单产和品质进行深入交流。 在会议现场,与会代表们观摩了再生稻生产现场和科技创新展示中心,亲眼见证了再生稻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以及现代农业科技在稻作生产中的应用。通过实地考察,大家系统地总结了再生稻生产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 会议指出,水稻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口粮品种,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口粮绝对安全”底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再生稻作为一种创新性、高效性的稻作方式,是南方地区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实现“多蓄一茬稻、多收一季粮”的重要途径。它不仅能够增加粮食产量,提高经济效益,还能节约劳动力成本,具有显著的综合效益。 在会议中,与会代表们就如何进一步推动再生稻的发展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会议强调,要坚定不移地扩大再生稻种植面积,提高单产,优化品质,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逐年增加再生稻的蓄留面积。同时,要加快良种、良法、良机的配套,推广再生稻专用品种、配套农机和综合技术,提高技术覆盖率和到位率,有效降低头季收获时的碾压损失,稳定提升再生稻的产量和品质。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会议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措施。一是要坚持统筹兼顾头季稻和再生稻,启动实施南方头季稻再生稻“两季吨粮”提升行动,通过示范带动,实现大面积均衡增产,逐步实现两季亩产超吨粮的目标。 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种植业司司长潘文博主持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了再生稻发展的重要性,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四川省副省长胡云出席了会议并致辞,对四川省在再生稻生产方面取得的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 来自13个再生稻生产省份的农业农村部门代表,以及四川泸州市、安徽霍邱县、湖北洪湖市的相关负责人,以及科研院校的专家、研发企业和种植大户的代表们,纷纷在会上交流发言,分享了各自在再生稻生产中的经验和心得。 此次会议的召开,不仅是对再生稻生产的一次全面总结和部署,也是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农业农村部相关司局和直属单位的负责同志也参加了会议,共同为我国再生稻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经济报导:农业农村部推行电子证照,是我国农业领域证照管理改革的重要举措

中国经济报导:近日,我国农业农村部发布了一则重要公告,宣布自2024年1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使用五类电子证照。这五类电子证照分别是《农药登记证》、《农药登记试验单位证书》、《肥料登记证》、《兽药产品批准文号批件》以及《国(境)外引进农业种苗检疫审批单》。此举标志着我国农业领域证照管理迈入了一个全新的电子化时代。 根据公告,自2024年11月1日起,这五类电子证照将与纸质证照同步制发、并行使用,并且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这意味着,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在办理相关农业业务时,都可以选择使用电子证照或纸质证照,两者在法律上具有同等的地位。 据悉,电子证照的启用将为申请人带来诸多便利。申请人只需登录农业农村部政务服务平台,即可查看和下载所需的电子证照。此外,社会公众也可以通过该平台核验电子证照的有效性,或者通过手机浏览器扫描电子证照上的二维码,查询证照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电子证照的推行,凡是通过电子证照可以获取的信息,将不再要求提供相应的纸质材料。这一举措将大大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降低企业和个人的办事成本。 为了确保电子证照的顺利实施,农业农村部已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并要求各级农业部门加强宣传和引导,让广大农民和企业了解电子证照的优势和操作方法。 自2025年1月1日起,不再制发上述五类电子证照的纸质证照。这意味着,从那时起,我国农业领域将全面进入电子证照时代,纸质证照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中国经济报导:日照港紧紧抓住船舶集中到港的机遇,加快增量创效的步伐

中国经济报导:10月4日,山东港口日照港岚山港区南作业区迎来了一个历史性的时刻,火车单日作业量再创新高,这一成就不仅是对港口作业效率的肯定,更是日照港在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生动体现。 紧接着,10月7日,“黄浦江”轮等船只顺利靠泊岚山港区南作业区,泊位利用率达到了满负荷的100%,充分展现了日照港强大的吞吐能力和高效的服务水平。 自四季度以来,日照港紧紧抓住船舶集中到港的机遇,加快了增量创效的步伐,全港上下掀起了一股生产热潮。截至目前,日照港岚山港区南作业区的大宗散货吞吐量同比增长了31%,货物集疏港同比增长了8.3%,火车装车同比增长更是高达59.2%,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日照港在提升港口吞吐能力方面的显著成效。 面对船舶集中到港的繁忙景象,日照港充分发挥了大泊位和流程化作业的优势,与口岸单位保持密切沟通,实施以流程泊位为核心的靠、移、离泊生产策略。在岚山港区南作业区,连续接卸了8艘次的开普型船舶,流程作业量占比达到了47.2%,这一举措有效地推动了生产量效的同步增长。 日照港岚山公司生产调度中心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连日来,我们组建了堆场挖潜、铁运、汽运、管带疏港等5个专项小组,压实责任,量化指标,全力打响生产攻坚战。”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铁运需求,日照港与铁路部门携手开展保供突击,通过完善港铁合署办公机制,实现了火车计划管理关口前移、信息前置,确保了车皮充足、计划紧密。 同时,日照港还立足于客户需求,提前摸排客户的疏港意向,进一步扩充流程装车货源,切实保障了客户的利益。这种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仅提升了客户的满意度,也为日照港赢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 在繁忙的生产一线,日照港的员工们以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技能,确保了每一艘船舶的顺利靠泊和每一批货物的快速装卸。他们的辛勤付出,不仅为日照港的业绩增长注入了动力,也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国家战略贡献了力量。

中国经济报导:深中通道100天总车流量890万车次

中国经济报导:10月7日,对于深中通道而言,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它迎来了通车的第100天。广东省交通集团发布的数据显示,在这100天的日子里,深中通道的总车流量已经达到890万车次。 特别是在国庆黄金周期间,从10月1日到10月7日,深中通道的总车流量约为106万车次,其中10月1日的车流量更是达到了15.5万车次,创下了自开通以来的单日新高,充分展现了深中通道的巨大吸引力。 深中通道作为连接珠江东岸的“深莞惠”城市群与西岸的“珠中江”城市群之间唯一的公路直连通道,自通车以来,车流量始终保持在一个高位水平,成为了粤港澳大湾区交通网络中的“新顶流”。它的开通,不仅极大地缩短了两大城市群之间的时空距离,也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根据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得益于深中通道带来的庞大客流,国庆黄金周期间(截至7日12时),中山市累计接待游客达到了341.38万人次,较2023年按可比口径上升了102.36%,旅游收入达到了19.68亿元。 这一数据充分证明了深中通道对区域旅游经济的推动作用。 广州广之旅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自深中通道开通以来,它一直受到游客的热烈追捧。深中通道正在重塑粤港澳大湾区的旅游市场格局。 目前,无论是传统旅行社、旅游团,还是各类网络流量,都对深中通道给予了极高的关注。这一现象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之间的旅游资源整合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也为旅游业的创新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在通车100天之际,深中通道不仅显著提升了跨珠江口通道的通行能力,加快了珠江口两岸经济、社会、文化各要素的流动,实现了人畅其行、物畅其流。同时,它也将粤港澳大湾区加快融合发展的步伐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深中通道的“大桥经济”效应正在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了更多的合作空间、发展空间和想象空间。未来,随着深中通道的持续运营和区域合作的不断深化,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

中国经济报导:宁夏国资委全力推动国有企业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中国经济报导:宁夏国资委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奋力实现全年发展目标“百日攻坚战”的工作部署,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指导督促全区国有企业紧紧围绕全年目标任务,持续用力、精准发力,找差距、补缺口、赶进度,努力推动国有企业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确保实现国有企业年度经营目标和全年任务。 一是对照全年目标,做好任务分解。国资委坚持每月跟进企业经济运行情况,指导企业将年度经营目标按月分解,制定详细的月度目标任务完成计划。通过实行月分析、月通报制度,对经营指标完成增速缓慢的企业及时下发提示函,压实企业主体责任,确保全年经营目标任务不折不扣完成。 二是围绕主要指标,做好评估分析。国资委加强对企业主要经营指标的评估和实际经营情况的分析比对,指导各企业围绕收入、利润、劳动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额等关键经济指标,结合市场环境、大宗商品价格等外部因素和企业自身实际,精准评估全年目标任务。同时,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预警监测,防范经营风险,找准影响经济指标的堵点,指导企业加强市场形势研判,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力求分析更科学、评估更准确、研究更透彻、对策更精准、成效更明显。 三是瞄准任务目标,赶进度补缺口。国资委建立健全经济运行监测分析机制,每月组织企业负责人召开经济运行情况专题会议。对于评估可完成目标任务的企业,要求其主动寻找增量,为自治区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对于完成困难的企业,指导企业深入查找差距和薄弱环节,及时采取有效对策措施,制定详细的进度追赶计划,提出具体的弥补措施,实现重点突破,确保全年任务目标的实现。 四是细化工作举措,动态调整措施。国资委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和企业经营情况,分析经济指标变化原因和存在问题,针对性地安排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任务。同时,指导企业根据缺口大小和剩余时间动态调整措施,确保各项措施取得实效。通过细化工作举措,国资委不断优化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为全区国有企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中国经济报导:滇中引水工程楚雄8标段的建设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中国经济报导:近日,随着龙潭隧洞2号支洞上游与1号支洞下游的顺利贯通,滇中引水工程楚雄8标段龙潭隧洞的历时4年7个月的艰苦施工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这一重大进展标志着滇中引水工程建设取得了突破性成就,为我国水资源调配和区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龙潭隧洞,这条蜿蜒于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市和武定县之间的地下长廊,全长14.037公里,是滇中引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隧洞分为楚雄7标和8标两个标段进行施工,其中楚雄8标龙潭隧洞全长10.168公里。 隧洞的最大埋深达到385米,设计流量为每秒100立方米,其断面型式为马蹄形,净空尺寸为8.26米乘以8.96米。隧洞的前段地质为“滇中红层”泥质岩夹砂岩,后段则主要为昆阳群白云岩、板岩等,其中软岩及断层带约占61%,断层发育,围岩条件总体较差,四类、五类围岩合计约占62%。 自2020年3月10日进洞施工以来,项目部面临着运输难度大、地质复杂、隧洞单工作面长距离钻爆掘进、工程地质复杂、特殊地质类型多、隧洞围岩稳定条件总体差等一系列重难点问题。 为了确保施工顺利进行,项目部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超前地质预报、安全监测、动态调整施工参数等,严格控制隧洞变形,不断优化施工工法。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严格遵循“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勤测量”的隧道施工原则,强化工序衔接,确保了施工质量和安全。 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项目部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发扬了不怕困难、勇于创新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 在隧洞施工过程中,项目部还注重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引进了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通过加强现场管理和质量控制,确保了隧洞的施工质量和安全。

中国经济报导:截至今年8月30日,西藏已累计外送清洁能源高达146亿千瓦时

中国经济报导:在近日举行的“西藏电力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上,西藏电力行业的辉煌成就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自2015年西藏首次实现“藏电外送”以来,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西藏电力发展迈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截至今年8月30日,西藏已累计外送清洁能源高达146亿千瓦时,这一数字不仅彰显了西藏电力资源的丰富,也体现了西藏电力事业对国家能源结构的积极贡献。 这些清洁能源的输送覆盖了我国华东、华中、华北、西北、西南等广大地区,为受电省份提供了稳定、清洁的电力供应。据统计,这些电力输送助力受电省份减少了标煤使用约448万吨,有效降低了碳排放,减排二氧化碳约1117万吨、二氧化硫约34万吨,对改善我国大气环境质量、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西藏电网经历了快速的发展。截至今年8月,西藏电网累计完成建设投资近856亿元,电力总装机容量达到了681.9万千瓦,较2012年增长了579.8万千瓦。这一增长速度充分展示了西藏电力事业的蓬勃生机和巨大潜力。 在能源结构上,西藏形成了以水电为主,地热、风能、太阳能等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新体系。这一体系不仅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也增强了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500千伏为主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统一电网已经建成,为西藏电力事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了满足农牧区用电需求,西藏电力部门实施了一系列惠民工程。通过无电地区电力建设改造、“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两年攻坚战’”以及“西藏‘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电网建设”等项目,西藏主电网供电范围从2012年的40个县(区)扩大到2023年的74个县(市、区)和主要乡镇。供电人口也从175万增加到350多万人,供电可靠率提升到99.48%,极大地改善了农牧区的用电条件。 在满足高原经济社会发展用电需求的基础上,西藏电力部门逐步打通了电网丰水期藏电外送通道。目前,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等一批重点工程正在加快推进中。同时,西藏高海拔特高压直流输电、大规模新能源并网等领域也在有序探索技术突破,为西藏电力事业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国经济报导:南水北调工程涉及人口数量约5亿人

中国经济报导:作为我国国家水网的核心和主干,南水北调工程承载着巨大的战略意义。该工程规划覆盖的受水区面积达到145万平方公里,涉及的人口数量高达约5亿人。这一宏伟的工程,旨在实现从南到北,同饮一江水的美好愿景。 当我们从高空俯瞰,先期建成通水的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宛如两条蜿蜒的巨龙,自南向北,从繁华的城市延伸至宁静的乡村,形成了一张带状水网。这张水网覆盖了京津冀、豫苏鲁皖7个省市,初步构建起了一张优化水资源配置的跨流域、跨区域的骨干水网。 截至目前,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已累计输水752亿立方米,为1.85亿人带来了福祉。 这一壮举不仅改善了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地区的水资源条件和水资源承载能力,更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水资源支撑和水安全战略保障。 南水北调工程,作为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民生工程,不仅解决了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还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确保了工程在满足人民群众用水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展望未来,南水北调工程将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为我国水资源配置、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安全保障提供有力支撑。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中,南水北调工程必将成为我国水网建设的重要里程碑,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