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中国经济报导

中国经济报导:在“双碳”目标指引下,我国新能源发电和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中国经济报导: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我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以期实现能源结构的深度优化和绿色低碳转型。澎湃新闻从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获取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8月底,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涵盖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等多个领域)已经达到了惊人的12.7亿千瓦,这一数字不仅体现了我国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而且标志着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占总发电装机比重已经超过了40%,达到了40.7%,这一比例的提升,无疑为我国能源电力行业的绿色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杨昆表示,8月份,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当月全社会用电量的比例达到了40%,这一数字同比增加了534亿千瓦时,占当月全社会用电量增量的三分之二。这一数据充分说明,随着电源结构的绿色转型,越来越多的电力消费需求正在由非化石能源发电来满足,这不仅有助于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还有利于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推动我国实现“双碳”目标。 自“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累计增长了78.5%,装机比重也持续提升,从2020年底的44.8%提高至2024年8月底的56.2%。这一系列数据的背后,是我国政府、企业和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我国能源电力行业绿色转型取得的重要进展。 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载体,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不断深化,其核心在于提高新能源发电的消纳能力和电网的智能化水平。通过技术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新型电力系统不仅支撑了新能源发电的高效稳定消纳,还进一步提升了电能的“绿色”属性。例如,通过智能调度和储能技术的应用,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得到了有效控制,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得到了显著提升。 此外,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还推动了电力市场的改革,促进了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市场机制的引导下,新能源发电的成本逐渐降低,竞争力不断增强,为新能源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国经济报导:至8月份,我国软件业整体运行态势良好,主要经济指标均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

中国经济报导: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消息,截至2024年10月4日,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外发布了2024年1月至8月份软件业经济运行情况的详细报告。报告显示,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下简称“软件业”)在过去的八个月里,整体运行态势良好,主要经济指标均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 首先,软件业务收入保持平稳增长。报告指出,在2024年1月至8月份期间,我国软件业务收入达到了85492亿元,同比增长了11.2%,这一增速与前7个月持平,显示出我国软件业持续稳健的发展势头。 其次,尽管利润总额增长有所放缓,但整体仍保持增长态势。报告显示,前8个月,我国软件业利润总额为10226亿元,同比增长了9.8%,虽然增速有所放缓,但仍然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 此外,软件业务出口增速持续向好。报告显示,在2024年1月至8月份期间,我国软件业务出口达到了362.5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8%,这一增速表明我国软件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提升。 在软件产品收入方面,报告显示,前8个月,软件产品收入为19115亿元,同比增长了8.2%,占全行业收入的比重为22.4%。其中,工业软件产品收入为1811亿元,同比增长了8.2%;基础软件产品收入为1182亿元,同比增长了11.6%,显示出我国软件产品在细分领域的持续增长。 在信息技术服务收入方面,报告显示,前8个月,信息技术服务收入达到了57790亿元,同比增长了12.5%,在全行业收入中占比为67.6%。其中,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共实现收入8834亿元,同比增长了11.8%,占信息技术服务收入的比重为15.3%;集成电路设计收入为2393亿元,同比增长了13.8%;电子商务平台技术服务收入为7803亿元,同比增长了9.3%,显示出我国信息技术服务领域的快速发展。 然而,信息安全收入增长持续放缓。报告显示,前8个月,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收入为1273亿元,同比增长了7.0%,增速较去年同期有所放缓。 最后,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保持平稳增长。报告显示,前8个月,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为7314亿元,同比增长了9.7%,这一增速表明我国嵌入式系统软件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经济报导:广州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等26个国家物流枢纽获批

中国经济报导: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经过深入研究与审慎评估,正式发布了新一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在这份名单中,广州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等26个国家物流枢纽脱颖而出,成功入选,标志着我国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交通运输部此前联合印发的《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广州被定位为空港型、港口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四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此次广州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获得批复,不仅是对广州物流发展成就的肯定,更是对广州未来物流发展方向的明确指引。 广州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作为国家物流网络的骨干节点之一,承担着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性核心物流支点的重任。它不仅具备加快要素集聚和资源中转的带动作用,更是粤港澳大湾区开放发展的重要引擎。 随着广州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的批复,广州的整体枢纽布局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这不仅有助于广州在物流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也为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开放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 据悉,广州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将依托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完善的交通网络,高效对接生产端与消费端,充分发挥广州枢纽的规模经济优势。广州将通过这一枢纽,打造成为全球先进制造业物流门户枢纽,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性核心物流支点,以及广州枢纽经济发展的先行区。 广州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建设,将推动广州乃至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产业的转型升级。它将吸引更多的物流企业、制造业企业以及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群效应,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 此外,广州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建设还将带动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区域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物流服务。同时,它也将为广州乃至全国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经验和模式。 总之,广州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的批复,是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将为广州乃至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为我国物流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中国经济报导:山西交控集团第二届服务区“三晋名优特产展销节”在全省101对高速公路服务区盛大开幕

中国经济报导:在金秋九月的一个周末,山西交控集团第二届服务区“三晋名优特产展销节”在全省101对高速公路服务区盛大开幕。此次展销节汇聚了山西汾酒、平遥牛肉、闻喜煮饼等400余类三晋名优特产,为来自四面八方的司乘人员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味觉的双重盛宴。 展销节现场,各式各样的三晋名优特产琳琅满目,香气四溢。山西汾酒的醇厚、平遥牛肉的鲜美、闻喜煮饼的香脆,都让过往的旅客们流连忘返。他们不仅可以在服务区品鉴到地道的山西味道,还可以现场采购心仪的三晋特产,感受三晋大地的独特魅力。 作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的平台载体和助力山西农特产品走向全国的重要窗口,此次展销节吸引了众多南来北往的旅客驻足购买。活动现场热闹非凡,人潮涌动,欢声笑语不断。 此次展销节从9月30日开始,持续至10月8日,为期9天。活动期间,不仅推出了满减、加油折扣、赠送太行灵泉山泉水等促销活动,还将在交控集团公司“晋e行”“晋行晋驿”“交投优选”等线上商城同步开展,让更多消费者能够便捷地购买到心仪的三晋特产。 在展销节期间,高速公路服务区不仅成为农特产品的展销平台,更化身为传播山西文化的独特阵地。与景点古建联动的“打卡集章”活动吸引了众多“天命人”热情参与,他们纷纷在各个服务区留下足迹,记录下这段难忘的旅程。 活动现场,秧歌、晋剧等特色民俗表演引得现场观众阵阵喝彩。当地艺人现场表演皮影戏、剪纸、画泥塑、捏面人等民间技艺,让旅客们近距离感受山西传统文化的魅力。 广大司乘人员在各个服务区“沉浸式”地感受三晋大地独特的民俗风情。在这里,他们不仅能品尝到地道的山西美食,还能欣赏到精彩的民俗表演,感受山西人民的热情好客。 此次展销节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山西农特产品拓宽了销售渠道,也为传播山西文化、助力乡村振兴起到了积极作用。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三晋名优特产将继续走向全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山西,感受三晋大地的魅力。

中国经济报导:前八个月,我国西部地区进出口总额达2.59万亿元

中国经济报导:根据海关的最新统计数据,今年前八个月,我国西部地区在进出口贸易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进出口总额达到了2.59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0.1%。 这一增速不仅超过了同期我国外贸整体增速的4.1个百分点,而且在全国范围内领跑,显示出西部地区在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方面的强劲势头。 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在分析这一数据时指出,西部地区始终坚持以开放促开发的发展战略,积极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深度参与和融入“一带一路”倡议,这些举措为西部地区的进出口贸易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前八个月的时间里,西部地区的进出口增速在全国范围内独占鳌头,成为推动我国外贸增长的重要力量。 吕大良进一步强调,民营经济在西部地区进出口贸易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前八个月,西部地区民营企业出口的高技术产品,如专用设备、高端装备、生物医药以及医疗仪器等,都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这些产品的出口增长,不仅体现了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也表明了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正在不断提升。 除了西部地区的外贸表现外,我国东部、中部和东北地区的进出口贸易也各有亮点。东部地区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前八个月的进出口总额达到了22.94万亿元,同比增长了6.7%,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东部地区的出口优势明显,尤其是在高新技术产品和高端制造业领域,对全球市场的贡献显著。 东北地区虽然整体经济规模较小,但进出口贸易增长2.2%,显示出东北地区在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方面的努力正在逐步显现。东北地区的进出口增长,对于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中部地区则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前八个月的进出口总额达到了2.23万亿元,月度进出口规模连续两个月超过3000亿元,这一成绩表明中部地区正在成为我国外贸增长的新引擎。中部地区的进出口增长,得益于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布局,尤其是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等领域的快速发展。

中国经济报导:截至二季度末资产管理产品总规模达70.6万亿元

中国经济报导: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我国金融市场上的各类资产管理产品规模呈现出显著增长。 具体来看,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期货公司及其资管子公司以及私募基金管理机构所管理的资产管理产品总规模已经达到了令人瞩目的70.6万亿元。 在这庞大的资产管理规模中,公募基金占据了重要地位,其规模达到了31.08万亿元。公募基金作为一种面向广大投资者的公开募集基金,其规模的增长反映了我国投资者对公募基金市场的信心和认可。 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资产管理产品规模也相当可观,达到了6.42万亿元。这些产品主要面向机构投资者和高净值个人,通过专业化的资产管理,为投资者提供多元化的投资选择。 此外,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资产管理产品规模为5.98万亿元,显示出基金管理公司在私募市场中的强大竞争力。这些产品通常具有更高的风险收益特征,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养老金规模达到了5.27万亿元。养老金作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模的持续增长有利于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同时也为资本市场注入了稳定的资金来源。 期货公司及其资管子公司私募资产管理产品规模为0.33万亿元,虽然规模较小,但其在风险管理、资产配置等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 私募基金规模达到了19.69万亿元,这一数字充分体现了我国私募基金市场的繁荣。私募基金作为一种重要的资产管理工具,为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投资渠道,同时也为实体经济提供了资金支持。 此外,资产支持专项计划(ABS)规模为1.91万亿元。ABS作为一种创新型的金融工具,通过将底层资产打包成证券化产品,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投资选择,同时也为实体经济提供了融资渠道。 总之,我国资产管理市场在2024年二季度末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各类资产管理产品规模持续增长,为我国金融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资产管理市场有望继续保持稳健增长,为投资者和实体经济创造更多价值。

中国经济报导:华中电网跨区交直流通道累计受入电量10133亿千瓦时

中国经济报导:自2009年1月,长治—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正式投运以来,国家电网公司华中分部在推动“西电东送”能源战略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一战略的实施,旨在将西部丰富的能源资源通过特高压输电技术,高效、安全地输送到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从而促进新能源的大范围消纳和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 截至9月30日,华中电网的跨区交直流通道累计受入电量已经突破了万亿千瓦时的重大关口,达到了10133亿千瓦时。 这一成就不仅彰显了华中电网在能源输送方面的强大能力,也体现了国家电网公司在能源战略实施中的坚定决心和高效执行力。 经过多年的持续建设和发展,华中电网已经发展成为全国特高压互联电网的“能源立交桥”和“资源蓄水池”。 它不仅是跨区通道数量最多的区域电网,而且形成了“13直1交”的跨区联网格局,即13条直流通道和1条交流通道。 这种布局使得华中电网具备了强大的送出能力,达到了2186万千瓦,同时,其受入能力也达到了4051万千瓦,为能源资源的跨区域流动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今年年底,华中特高压交流“日”字形环网的建成将进一步增强华中电网的省间交换能力。 这一环网的建设将使得华中电网的能源输送更加灵活和高效,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地区的能源需求,从而有力地支撑起跨区跨省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 华中电网的这些成就,不仅为国家能源结构的优化和能源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推动我国能源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特高压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华中电网将继续发挥其在国家能源战略中的关键作用,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贡献力量。 同时,华中电网的发展也将带动相关产业链的繁荣,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中国经济报导:根据各城市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住房限购政策

中国经济报导: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9日召开党组会议,会议内容主要围绕如何指导各地有效落实存量政策,以及如何加力推动增量政策落地见效展开。 会议强调,要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支持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充分利用房地产市场调控自主权,根据各城市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住房限购政策。 在商品房建设方面,会议提出要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这意味着,住房城乡建设部将加强对商品房建设的监管,确保新建项目的合理性和质量,同时,对现有的存量商品房进行优化调整,提高其使用效率。 此外,会议还强调了发挥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作用,加大项目“白名单”贷款审批投放力度,以满足房地产项目的合理融资需求,确保商品住房项目能够顺利交付。 住房城乡建设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充分发挥住房城乡建设在稳增长、扩内需方面的巨大潜能。 以夯实基础、深化改革为主线,全力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具体措施包括持续推动建筑业工业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积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系统推进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四好”建设,努力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办实事,为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作出贡献。 相关负责人进一步指出,要积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大力度建设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的“好房子”。 加快推进城中村、城市危旧房和城镇老旧小区的改造工作,加强城市地下管线的更新改造,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 通过这些举措,住房城乡建设部旨在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更加宜居、舒适的生活环境,助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经济报导:河南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

中国经济报导:河南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河南省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了较长一段时间的调整之后,终于迎来了政策层面的重大利好。为了进一步推动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与省财政厅等相关部门于9月30日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这一政策的出台,无疑为河南省的房地产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措施》中提出了20条具体措施,旨在通过多方面的政策调整,实现商品房建设的增量严控、存量优化和质量提升。以下是《措施》中的一些关键内容: 加大“白名单”项目贷款投放力度:为了支持优质房地产项目的发展,政策将加大对“白名单”项目的贷款投放力度,确保这些项目能够顺利推进。 逐步推广“以旧换新”:为了促进房地产市场的更新换代,政策鼓励通过“以旧换新”的方式,推动老旧小区的改造和更新。 全面取消限购: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政策将全面取消限购政策,让更多符合条件的购房者能够进入市场。 优化土地供应结构:通过调整土地供应结构,确保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满足市场对各类房地产产品的需求。 加强市场监管:加大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提高住房质量:要求房地产开发商提高住房质量,确保新建住宅符合国家标准,提升居民居住体验。 保障居民合理住房需求:通过提供多样化的住房产品,满足不同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特别是保障性住房的建设。 促进房地产企业转型升级:鼓励房地产企业向多元化、高端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 加强房地产金融风险防控:加强对房地产金融风险的监测和防控,确保房地产市场金融安全。 优化房地产税收政策:通过调整房地产税收政策,减轻企业和居民的负担,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河南省房地产市场实现以下目标: 促进房地产市场供需平衡,避免市场过热或过冷;提升房地产产品质量,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居住需求;优化房地产市场结构,推动房地产企业转型升级;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 总之,河南省此次出台的《措施》是对房地产市场的一次全面梳理和优化,旨在通过一系列政策手段,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为河南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经济报导:8月份共有782只私募资管产品完成备案

中国经济报导: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在2024年8月份,我国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在私募资管产品备案方面呈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具体来看,8月份共有782只私募资管产品完成备案,这一数量较上个月减少了10.93%,同时与去年同期相比也减少了10.93%。这表明,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私募资管产品的备案数量有所下降。 尽管备案数量有所减少,但8月份私募资管产品的设立规模却呈现出显著的增长。数据显示,8月份私募资管产品的设立规模达到了690.80亿元,这一数字较上个月增长了27.13%,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52.98%。这表明,尽管备案数量有所下降,但私募资管产品在规模上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增长态势。 截至2024年8月底,我国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管产品的规模合计达到了12.66万亿元,这一数字不含社保基金和企业年金。与上月底相比,私募资管产品的规模减少了1763.86亿元,降低了1.37%。这一变化可能与市场环境、投资者信心等因素有关。 总体来看,2024年8月份我国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在私募资管产品备案方面呈现出备案数量下降、设立规模增长的特点。这可能与市场环境、投资者需求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私募资管产品在规模上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增长态势,但备案数量的下降也提醒我们,市场仍需关注相关风险,以确保私募资管行业的健康发展。 具体来说,以下是对上述数据的进一步分析: 备案数量下降:8月份私募资管产品备案数量较上月和去年同期均有所减少,这可能与市场环境、投资者信心等因素有关。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投资者对私募资管产品的关注度和投资意愿可能有所下降,导致备案数量减少。 设立规模增长:尽管备案数量有所下降,但8月份私募资管产品的设立规模却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这可能与部分机构加大了产品发行力度,以及投资者对优质私募资管产品的需求增加有关。 规模降低:截至8月底,私募资管产品规模较上月底减少了1763.86亿元,降低了1.37%。这一变化可能与市场流动性、投资者风险偏好等因素有关。 非社保基金和企业年金规模:在12.66万亿元的私募资管产品规模中,不含社保基金和企业年金。这表明,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私募资管产品在非社保基金和企业年金领域的规模仍然较大。 综上所述,2024年8月份我国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在私募资管产品备案方面呈现出备案数量下降、设立规模增长的特点。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私募资管行业仍需关注相关风险,以确保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投资者在投资私募资管产品时,也应关注市场动态,理性投资。

中国经济报导: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取得显著成果

中国经济报导: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取得显著成果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最新消息显示,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截至目前,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主通道的建设进度已经达到80%,而开工在建的规模也达到了约15%。 2016年,我国发布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旨在构建一个覆盖全国的高速铁路网络,即“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 这个规划的总规模约为4.5万公里。其中,“八纵”通道包括沿海通道、京沪通道、京港(台)通道、京哈—京港澳通道、呼南通道、京昆通道、包(银)海通道、兰(西)广通道。而“八横”通道则包括绥满通道、京兰通道、青银通道、陆桥通道、沿江通道、沪昆通道、厦渝通道、广昆通道。 目前,京沪通道、京哈—京港澳通道、青银通道、陆桥通道、沪昆通道、广昆通道等重要通道已经实现了贯通,而其他通道也在加快推进缺失段的规划建设。特别是沿海通道,它北起辽宁大连(丹东),南至广西北海(防城港),连接了东部沿海地区,贯通了京津冀、山东半岛、长三角、珠三角、北部湾等城市群。 随着广汕高铁、福厦高铁、汕汕高铁的相继开通运营,以及漳汕高铁的开工建设,沿海通道的建设实现了重大突破。 目前,沿海通道仅剩沪乍杭、温福高铁仍在进行前期工作。今年,国铁集团将加快广东深圳至江门、广西合浦至广东湛江段、福建漳州至广东汕头段的建设。 国铁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力争到2025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6.5万公里,其中高铁5万公里。 铁路网将覆盖99.5%的城区人口20万以上的城市,高铁网将覆盖97.2%的城区人口50万以上的城市。这将有助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提升我国铁路运输的整体水平。 这一目标的实现,将使我国高铁网络更加完善,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出行方式,同时也将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中国经济报导:6月末,我国外债余额25453亿美元

中国经济报导:6月末,我国外债余额25453亿美元国家外汇管理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揭示,在刚刚过去的二季度,我国的外债规模相较于一季度末有所回升,但债务结构依然保持稳定。具体到6月末,我国的外债余额已经达到了25453亿美元,这一数字相较于3月末增长了327亿美元,增幅达到了1.3%。 国家外汇管理局的相关负责人在解读这一数据时指出,在内外部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的外债规模自2023年第四季度以来已经连续三个季度呈现回升态势。特别是在2024年第二季度,银行外债余额的增长达到了269亿美元,这一增长对整个外债余额的增长贡献率高达82%。这一现象表明,我国的外债增长主要来自于银行领域的扩张。 尽管外债规模有所增长,但我国的外债结构依然保持稳定。这得益于我国政府长期以来对外债管理的严格把控,以及对外债风险的持续监控。在当前全球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我国外债的稳定增长显示出我国经济的韧性和对外部冲击的抵御能力。 对于未来外债规模的发展趋势,国家外汇管理局的负责人表示,预计我国外债规模将继续保持稳定。这一预测基于以下原因:首先,我国政府将继续加强对外债的管理,确保外债规模在可控范围内;其次,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对外债的需求将得到有效控制;最后,我国将继续推进金融市场的开放,吸引更多外资进入,从而为外债的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总之,我国外债规模的回升和稳定增长,既反映了我国经济的良好发展态势,也体现了我国政府对外债风险的精准把握。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将继续保持对外债的合理规模,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中国经济报导:9月份,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达49.8%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于9月30日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制造业在9月份的表现呈现出积极迹象。9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达到了49.8%,这一数字较上月上升了0.7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生产活动正在加快,综合PMI产出指数也呈现出扩张态势,我国经济的景气水平总体上有所回升。 在制造业的供需两端,都出现了同步回升的迹象。新订单指数在连续五个月的下降之后,迎来了回升,较上月上升了1个百分点,显示出市场需求正在逐渐回暖。生产指数达到了51.2%,比上月上升了1.4个百分点,这一指数已经超过了临界点,表明生产活动正在加速。 在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领域,增长势头明显加快,新的动能和优势正在持续壮大。9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的PMI分别为53%和52%,分别比上月上升了1.3和0.8个百分点。这一增长趋势表明,我国制造业正在向更高技术含量和更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 与此同时,部分消费品制造业也迎来了消费旺季,加上十一假期的消费备货需求,消费品制造业整体呈现出稳中有增的态势。9月份,消费品制造业的PMI为51.1%,较上月上升了1.1个百分点。 在规模企业方面,各规模企业的PMI均有回升,经营主体的活力得到了提升。大型企业的PMI为50.6%,比上月上升了0.2个百分点,扩张步伐有所加快。而中、小型企业的PMI分别为49.2%和48.5%,分别比上月上升了0.5和2.1个百分点,显示出中小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也在逐步增强。 从行业角度来看,医药、汽车、电气机械器材、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等行业的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位于扩张区间,产需释放较快,显示出这些行业的发展势头良好。而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行业,其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连续两个月低于临界点,产需增长有所放缓,这可能是受到国内外市场环境变化和行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总体来看,9月份的数据表明,我国制造业正处于稳步复苏的轨道上,高技术制造业和消费品制造业的强劲增长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随着政策效应的进一步显现和市场需求的好转,预计未来我国制造业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