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报导:近年来,我国保险资金投资信托计划的规模呈现持续下滑的趋势。根据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最新发布的《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截至2023年末,具有可比数据的185家保险机构配置信托计划规模约为1.20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了5.43%。 这一数据表明,险资配置信托计划的规模已经连续三年呈现缩减态势,与2020年的峰值相比,减少了约4500亿元。 从资产占比的角度来看,2023年末,185家保险机构涉及保险资金投资规模达到25.53万亿元,其中信托计划占比约为4.72%,较2022年末下降了0.78个百分点。 具体到不同类型的保险机构,大型(投资资产规模在1000亿元至5000亿元之间)、中型(投资资产规模在100亿元至1000亿元之间)人身险公司以及中型财险公司在信托计划配置比例上相对较高,2023年末这几类机构配置信托计划的比例均在7%左右。 根据《报告》的统计,险资在2023年的投资规模减少不仅体现在信托计划上,还包括组合类产品(股票及混合类)、银行存款、股权投资等方面。 与此同时,险资投资规模增长的主要是利率债、公募基金(股票及混合型)、投资性房地产。其中,配置利率债规模增至8.32万亿元,同比增速达到28.45%。 在险资投资资产中,债权计划已成为第一大类非标固收投资品种。 数据显示,2023年末,185家保险机构对债权计划的投资规模达到1.37万亿元,同比增长8.37%,债权计划在险资投资资产中的占比为5.40%。 对于险资投资信托规模减小这一现象,业内专家分析认为,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方面,融资类信托额度压降,导致信托产品供给减少,符合险资风控要求的优质项目更加稀缺;另一方面,近年来地产信托频繁出现违约,使得保险投资信托更加谨慎。 在这种情况下,保险机构在配置信托计划时更加注重风险控制,以保障资金安全。
中国经济报导
中国经济报导:近日,我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传来好消息,失业保险制度在覆盖面和保障水平上均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一政策的实施,旨在为广大失业人员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减轻他们的生活压力,同时促进就业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截至9月末,我国失业保险的参保人数已经达到了2.45亿人,这一数字充分体现了失业保险制度的普及和深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表示,接下来将继续推动失业保险向职业劳动者广泛覆盖,确保更多劳动者能够享受到这一社会保障政策。 在保障水平方面,失业保险制度也在不断完善。为了更好地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我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提高失业保险金的发放标准和扩大受益范围。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共有730万名失业人员领取了不同期限的失业保险金,共计729亿元,同比增加了136亿元。 这一增长数据表明,失业保险金在帮助失业人员渡过难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失业保险金月人均水平达到了1814元,这一数字较2012年提高了超过一倍,显示出我国在提高失业人员生活水平方面的努力和成效。 在基金管理方面,2023年,全国失业保险基金的收入达到了1807亿元,基金支出为1485亿元。到了年末,失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达到了3213亿元,这一结余水平为失业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具体来看,失业保险基金的结余情况如下: 基金收入:2023年,失业保险基金的收入为1807亿元,这一收入主要来源于失业保险费的征收、财政补贴以及基金投资收益等。 基金支出:失业保险基金的支出主要用于支付失业保险金、失业人员医疗补助、职业培训补贴等,以帮助失业人员重新就业或改善生活条件。 基金结余:年末失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3213亿元,这一结余水平高于往年,为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失业风险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储备。
中国经济报导:今年国庆节期间,港股市场的持续上涨以及美股等境外市场中国资产的“飘红”,无疑引发了全球投资者的广泛关注。这一现象不仅彰显了中国经济的强劲复苏势头,也体现了国际市场对中国未来发展的信心。 在国庆节前,我国货币金融政策接连出台,形成了一整套“组合拳”,旨在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信心。这些政策的实施,有效地稳定了金融市场,使得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和预期得到了大幅提升。 随着四季度的到来,广大投资者对股票市场的估值修复和股市稳中求进的态势充满期待。市场普遍认为,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推动下,四季度乃至明年的宏观经济将持续回升向好。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周期变化、经济结构调整、深化改革等多重进程的叠加期。在这一过程中,经济运行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如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国内结构性矛盾等。然而,我们也应看到,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并未改变。 首先,我国拥有庞大的内需市场,消费升级趋势明显,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持续动力。其次,我国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我国政府积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与此同时,随着多方面利好政策的相继落地,四季度乃至明年的宏观经济将持续回升向好。具体来看,以下几方面值得关注: 财政政策:政府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货币政策:央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产业政策:政府将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对外开放:我国将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外资,推动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提升国际竞争力。
中国经济报导:根据交通运输部官方微博发布的最新消息,在国庆节假期的第六天,即10月6日,全社会的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达到27876.37万人次。这一数字较前一日环比下降了1%,但与2023年同期相比,增长了5.2%,与2019年同期相比,更是实现了24.8%的显著增长。 具体来看,不同交通方式的客运量情况如下: 铁路客运量:在国庆假期的第六天,铁路客运量达到了1852.4万人次,较前一日环比增长了3.6%。这一增长表明,铁路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在长假期间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吸引力。与2023年同期相比,铁路客运量增长了8.6%,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6.6%,显示出铁路客运量的稳步提升。 公路人员流动量:公路人员流动量达到了25670万人次,较前一日环比下降了1.2%。尽管有所下降,但与2023年同期相比,增长了5.1%,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5.1%。 其中,高速公路及普通国省道非营业性小客车人员出行量达到了21836万人次,环比下降了2.5%,但与2023年同期相比,增长了4.5%,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了58.5%。 这表明自驾游在国庆长假期间依然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另一方面,公路营业性客运量达到了3834万人次,环比增长了7.1%,比2023年同期增长8.7%,但与2019年同期相比,下降了43.2%,显示出传统公路客运市场的竞争压力。 水路客运量:水路客运量在国庆假期的第六天为118.24万人次,较前一日环比下降了25.1%。这一下降趋势与2023年同期相比更为明显,下降了23.3%,与2019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4.2%。这可能反映了水路客运在长假期间的吸引力有所减弱,或者是因为其他交通方式的竞争加剧。 民航客运量:民航客运量在国庆假期的第六天达到了235.73万人次,较前一日环比增长了1.8%。与2023年同期相比,民航客运量增长了9.6%,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1.2%。这表明民航在长假期间的出行需求依然旺盛,航空运输业在国庆长假期间的表现依然强劲。
中国经济报导:在2024年9月,亚洲制造业的景气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回升,这一趋势体现在亚洲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的上升上。具体数据显示,该指数达到了50.7%,这一数值标志着制造业活动的扩张与收缩的分界点。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指数的上升结束了连续两个月的环比下降走势,较上个月微幅上升了0.1个百分点。更为重要的是,这是连续第九个月PMI指数保持在50%以上,显示出亚洲制造业的整体增长态势。 在分析主要国家的制造业PMI数据时,我们可以看到以下情况: 中国制造业PMI:中国的制造业PMI为49.8%,较上个月上升了0.7个百分点。这一上升表明,尽管中国的制造业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整体上仍处于扩张区间。这一数据可能反映了国内市场需求稳定,以及政策支持对制造业的积极影响。 印度制造业PMI:印度的制造业PMI较上个月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在56%以上。这表明印度的制造业活动依然活跃,尽管增长速度有所减缓,但整体表现依然强劲。 菲律宾制造业PMI:菲律宾的制造业PMI较上个月上升明显,升至53%以上。这一增长可能得益于菲律宾国内市场的强劲需求和出口的增长。泰国制造业PMI:泰国的制造业PMI较上个月下降,但仍然保持在50%以上。这表明泰国的制造业活动仍在扩张,尽管增长速度有所放缓。 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和越南:这些国家的制造业PMI较上个月各有升降,但均在50%以下。这表明这些国家的制造业增长速度相对较慢,但仍处于收缩与扩张的临界点附近。 日本和韩国制造业PMI:日本和韩国的制造业PMI较上个月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均在50%以下。这表明这两个国家的制造业活动正在收缩,可能受到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供应链问题和国内需求疲软等因素的影响。 综上所述,2024年9月的亚洲制造业PMI数据揭示了各国制造业活动的不同走势。尽管整体上亚洲制造业仍处于扩张区间,但各国之间的差异明显,反映了全球经济环境、政策调整和市场需求的复杂性。
中国经济报导: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始终秉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不移地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以高水平开放为引擎,推动深层次改革,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为世界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已成为全球贸易的重要参与者。 目前,中国已经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紧密的经贸关系,成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在货物贸易方面,中国的贸易总额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这不仅体现了中国经济的强大活力,也彰显了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领导地位。 在吸引外资方面,2023年,中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达到了1633亿美元,这一数字不仅保持了全球第二大外资流入国的地位,而且显示出中国市场的巨大吸引力和潜力。外资企业的进入,不仅为中国带来了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也促进了国内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与此同时,中国也在积极“走出去”,对外直接投资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02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达到了1772.9亿美元,占全球份额的11.4%,连续12年位居全球前三。这些对外投资不仅有助于中国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也为东道国带来了就业机会、技术转移和经济发展。 中国的高水平对外开放不仅体现在货物贸易和外资流入方面,还包括服务贸易、金融开放、科技创新等多个领域。中国通过降低关税、简化贸易流程、扩大服务业开放等措施,为全球企业提供了更加公平、便利的营商环境。 此外,中国还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倡导自由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全球经济增长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经济报导: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成为了就业工作的新定位和新使命。这里的“充分”不仅仅是指就业机会数量的增加,更强调的是通过创新和努力,创造更多适合各类劳动者的就业岗位,以及扩大就业的整体容量。而“高质量”则是指就业质量的提升,包括提高就业的适配性、稳定性,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以及提供更加坚实可靠的社会保障体系。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认识到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推动经济发展。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也正在蓄势待发。在这些充满活力的领域中,新职业不断涌现,为市场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技术进步也在不断更新传统工作岗位,促使企业用工模式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这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就业选择。 推动现代产业发展与就业的良性互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这一过程不仅能够极大释放经济活力,还能够成为就业提质扩容的重要途径。具体来说,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至关重要: 政策引导与支持:政府应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新兴产业的成长,同时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引导。 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健全教育培训体系,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使其能够适应新兴产业的需求。 创业创新环境:营造良好的创业创新环境,鼓励和支持劳动者自主创业,激发市场活力。 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劳动者在就业过程中享有公平待遇,减少就业风险。 就业服务与指导:加强就业服务与指导,为劳动者提供职业规划、就业信息、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支持。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确保高质量发展的过程成为就业提质扩容的过程,从而有效解决当前结构性就业矛盾,实现就业与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这不仅是对劳动者权益的保障,也是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的重要保障。
中国经济报导: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呈现出健康、均衡和可持续的发展态势,宏观经济形势逐渐好转。在8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4.5%,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了4.6%,显示出我国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的良好势头。 同时,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上涨了0.4%,同比上涨了0.6%,表明我国消费市场逐渐回暖。在进出口方面,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了4.8%,创下了历史同期新高,显示出我国外贸市场的强劲活力。 随着国内经济形势的持续好转,大宗农产品下游需求和市场信心得到提振,国产大豆价格有望企稳并有所回升。市场销售规模持续扩张,延续恢复态势。 在1-8月份,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了3.4%,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了8.9%,消费者信心逐步回升。 餐饮和食品行业也呈现出复苏态势。8月份,餐饮收入增长3.3%,比7月份快了0.3个百分点,由此带来原材料需求增加。 大豆及其制品作为烹饪行业和食品加工业的重要组成,其市场需求随之上升,进一步利好国产大豆价格。 随着国庆假期的到来,居民出行和食品消费需求进一步激发,将带动大豆及其制品的需求增长。此外,猪价格企稳回升,养殖效益好转。 在一系列政策调控、市场供需关系的逐步平衡以及养殖技术的不断提升下,2024年生猪行业迎来了周期向上拐点,生猪价格企稳回升,养殖效益随之好转,为行业注入活力与希望。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统计调查监测数据,全国生猪出场价格从2024年3月第1周的14.52元/千克增长到9月第2周的20.05元/千克,涨幅达到了38.09%。 生猪养殖利润也从79.95元/头恢复增长到554.40元/头,显示出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的良好发展态势。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我国政府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同时,我国将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中国经济报导:在10月9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京东集团共同发布了一组引人注目的数据,揭示了我国电商物流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 数据显示,9月份中国电商物流指数达到了114.4点,这一指数较8月份的114.2点回升了0.2点,显示出电商物流行业在经历了短暂的波动后,再次迎来了稳步上升的态势。 针对这一数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的分析师吴江表示,随着开学季和中秋节的到来,消费市场迎来了新一轮的活力,消费者的购物需求得到了进一步的释放。网购活动的活跃度也随之提升,这直接推动了9月份电商物流指数的环比增长,涨幅达到了0.2点,这一涨幅与市场预期保持一致,显示出电商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态势。 具体分析电商物流业务量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9月份电商物流总业务量指数为131.2点,较8月份的130.5点提高了0.7点。这一增长表明,电商物流行业在整体上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 从地区分布来看,全国范围内的所有地区电商物流总业务量指数均有所上升,其中东北地区表现尤为突出,升幅达到了0.9个点,显示出东北地区电商物流市场的强劲增长势头。 在农村电商物流方面,9月份农村电商物流业务量指数为129.4点,较8月份的128.9点回升了0.5点。这一回升意味着农村电商物流市场正在逐渐走出低谷,止跌回升的趋势明显。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农村电商政策的支持,农村电商物流市场正逐渐成为电商物流行业的新增长点。 此外,吴江分析师还指出,电商物流指数的回升得益于多方面的因素。首先,电商平台不断优化物流配送体系,提高配送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其次,随着消费者对物流服务的需求日益提高,电商平台和物流企业也在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最后,国家政策的支持也是电商物流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综上所述,9月份中国电商物流指数的回升,不仅反映了电商物流行业的整体向好趋势,也预示着随着消费市场的持续活跃和农村电商市场的逐步崛起,电商物流行业有望在未来继续保持稳健增长,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中国经济报导:根据Wind资讯的最新数据,截至10月9日,全国各地共计发行了1007只新增专项债券,这些债券的发行规模累计达到了约36160亿元人民币。 这一规模已经接近全年专项债券发行限额的92.7%,显示出我国地方政府在积极利用专项债券政策,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 从发行趋势来看,自8月份以来,新增专项债券的发行速度明显加快,发行规模显著放量。 具体到9月份,新增专项债券的发行规模达到了约10279亿元人民币,这一数字成功突破了万亿元的大关,创下了年内单月发行量的新高。 这一成绩不仅表明了地方政府对专项债券政策的重视,也反映了市场对地方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8月份的新增专项债券发行规模也相当可观,达到了约7965亿元人民币,位居年内单月发行量的第二位。 这一数据进一步印证了自8月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在发行专项债券方面的积极态度和高效运作。 随着专项债券发行规模的不断扩大,我们可以看到,这些资金正被投入到各个领域的重大项目中,包括但不限于交通基础设施、环境保护、教育、医疗、文化等多个方面。 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提升地方基础设施水平,还有利于促进产业升级和优化经济结构。 此外,专项债券的发行也对于稳定经济增长、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促进社会投资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专项债券的发行成为地方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工具之一。 综上所述,Wind资讯的数据显示,我国新增专项债券的发行规模在持续增长,这不仅体现了地方政府对经济发展的积极态度,也反映了市场对经济前景的乐观预期。 随着专项债券发行的进一步推进,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资金将有效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