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nter" to skip to content

中国经济报导:国家管网集团西气东输四线(吐鲁番—中卫)新疆段正式建成投产

中国经济报导:9月29日,国家“十四五”石油天然气发展规划中的重点项目——国家管网集团西气东输四线(吐鲁番—中卫)新疆段正式建成投产。这一重要里程碑事件不仅标志着我国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的又一重大突破,而且对于优化区域能源结构、推动管道沿线地区的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西气东输四线(吐鲁番—中卫)作为我国继西气东输一线、二线、三线管道之后的又一重要能源战略通道,其全长达到了1745公里,管径为1219毫米,设计压力高达12兆帕,年设计输气能力为150亿立方米。新疆段管道长度为583公里,起点位于新疆吐鲁番压气站,终点在烟墩压气站,沿线共设置了4座合建站场和18座阀室。在建设过程中,该管道穿越了12处大中型河流,以及15处铁路和二级以上公路,展现了我国在能源管道建设方面的卓越成就。

新疆段沿线地形以戈壁、荒漠为主,人烟稀少,交通条件相对不便,社会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特别是管道穿越火焰山下的吐鲁番市高昌区和鄯善县,这里夏季温度最高可达到惊人的47.8摄氏度,极端高温对管道建设和维护提出了严峻挑战。此外,管道还途径了著名的“百里风区”,一年中8级以上大风天气高达近140天,局部地段的阵风甚至超过12级。这些恶劣的自然条件使得管道建设难度极大。

更为复杂的是,西气东输四线(吐鲁番—中卫)新疆段与已建的西部原油管道、西部成品油管道、西气东输二线、西气东输三线四条管道并行敷设,部分管段还穿越了地形起伏较大的雅丹地貌区,石方段等级高,管沟开挖难度极大。

面对这些重重困难,国家管网集团在建设过程中创新应用了诸多先进技术。例如,在沿线7处地震断裂带,西气东输四线(吐鲁番—中卫)新疆段首次采用了管径1219毫米、厚度33毫米、X80高钢级的大应变钢管。这种钢管的应用有效提高了大输量长输管道在复杂地区应对地震变形的能力,为管道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此外,国家管网集团还首次大规模推广应用了18米加长管。与使用常规钢管相比,这种加长管减少了焊口5000余道,环焊缝数量减少了约三分之一,这不仅提高了管道的本质安全水平,还降低了施工难度和成本,为管道的快速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西气东输四线(吐鲁番—中卫)新疆段的建成投产,不仅为我国能源安全提供了新的保障,也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一项目的成功实施,充分展示了我国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强大实力和创新能力。

B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Mission News Theme by Compete Themes.